马致远故居-马致远故居被淹了吗
马致远的诗
马致远的作品挺多的,散曲,杂剧,词,诗都有。当然这些作品中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那就是所有的作品的风格都是非常的大气,奔放,却不失洒脱,而另外一方面透露着抑郁寡欢,悲戚戚的深深哀愁的苦绪。
天净沙秋思图
很多人都觉得马致远是写散曲的高手,还给他取了一个别号“曲状元”。他的代表作《秋思》,就是典型的叹世之作。无论是意境还是词句,都格外的优美,如诗如画,如痴如醉,马致远很擅长借物抒情。
马致远杂剧使用的语言清晰秀丽,他非常擅长善于把最为普通、平凡、再简单不过的语句串联在一起然后酝酿出别具一格的美文,非常有冲击力,因此达到不一样的表现力度。使得作品从内到外,都散发着强烈的不言而喻的情绪和对事物的主观认知性。
马致远的散曲。都是根据生活中很多的细节而创作出来的,其实很多的文章都是来源于生活,高源于生活。马致远就是充分的利用了这一点,把散曲描绘的淋漓尽致。马致远扩大了题材领域,各种不限来提高艺术的最高意境。并且那些声调声线婉转优美,语句也是豪放不失温雅。
马致远的作品中,很多也是有不足之处的,他的作品大部分 *** 实的还是很少,不强化人心,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是很有突击力,戏剧的情景,梗开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太过于表达自我内心世界的想法了。
马致远的代表作马致远的作品多的数不胜数,他被世人称作“曲状元”。其中小令《天净沙?秋思》,是他的经典代表作。很多人提及《天净沙?秋思》,那可是脍炙人口啊,被很多的名人作家评论:“一切景语皆情语”。
天净沙秋思图
《天净沙?秋思》整个风格都是独具匠心,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浑然天成的,特别普通的语句放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夕阳画。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完美的写出了一个作为背井离乡在外漂泊的游子内心的悲凉情感。马致远的《落梅风.远浦归帆》也甚是不错的,很好的描述了江边夜晚的景色,非常的惬意与安逸。三三两两的船只,花落,飘香,让人浮想联翩,这样的美景,让人瞬间觉得心旷神怡,却在后面一句埋下伏笔。“断桥头卖鱼人散。”人散了,各自都回家了,独他一人欣赏这种美景,反倒让人生出一种怜惜。天涯游子的凄凉,浓浓的情绪涌上心头。
《岳阳楼》也是马致远的散曲作品,杂剧之一。主要写的就是写仙人吕洞宾三人到岳阳楼,一起度化柳树精和白梅花精成仙的故事。主要是来反应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意,反对大家只顾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奋斗,从而来突出自己不得志的悲苦人生,希望有人能够赏识他,自己空有报国之心,却不遇伯乐的忿忿不平以及不甘心。
马致远的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曲《天净沙.秋思》短短的两句话,28个字,却道尽了背井离乡的旅人,内心里无尽的孤寂。
马致远故居图
单单是读出来,似乎就能使人的眼前浮现出那昏黄的夕阳,凄凉的场景;就能感受到写曲之人内心的孤独之感。
历史新知长河中,有才者数不胜数,犹如那浩瀚星尘;而马致远,并不是其中最为璀璨的那颗星辰。他的文采没有前人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放不羁,他的气度亦没有诗圣杜浦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国忧民。他有的只是淡淡的,独属于背井离乡的旅人的孤独。可也正是这份孤独,吸引了无数与他同样背井离乡的游子的共鸣,造就了独属于马致远的风格。
似乎所有人读起马致远的这首曲都会感觉到孤独、寂寞、凄凉,可在这些令人窒息的孤寂的背后,却有着令人沉醉的美景。诸如马致远的另外一首曲《寿阳曲烟寺晚钟》细细的寒烟袅袅升起,古寺寂静无声,天色已然黄昏礼佛的人也纷纷离去了让钟声却顺着西风传来,怎呢叫我老僧坐禅入定?还有《寿阳曲?远浦帆归 》虽然只是两句话,寥寥几个字,却将夕阳下晚归的渔人与独属于小村庄的宁静跃然眼前。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多美?尽管带着忧伤,可却犹如秋天的落叶一般;虽不惊艳,却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凄美;淡淡的,一点点的渗入人心,回味无穷。
马致远故居马致远的故居地址是在北京的西门头沟王平镇的韭园村,村里边的西落坡村有一个元代的故居,据当地的村民相传这里就是马致远的故居,相传马致远的故居坐西朝东,属于一个大的四合院。门前有着一个小桥,桥下边的水在潺潺的流着。
马致远故居图
马致远的院子很大。东南西北四个房间。因为许久没有人居住的原因,现在房子破旧的非常厉害。院子内野草丛生,杂物堆放着。细细的观察可以发现,马致远的故居,和他的《天净沙?秋思》已经非常的相似:“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据说马致远在后期因为不满意朝廷官府的腐败。自己隐居在了一处山林之中。但是他所居住的山林在何处,这个史册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传说马致远隐居之后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逍遥自在生活。羡煞旁人。
在证实故居是否为马致远真正的居住地时,也在马致远的其他曲中可以看出大概就是此处,比如《清江引?野兴》,其中有着“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碟去了。”这其中说的西村,大概就是这个西落坡村,因为适合东落坡村相互对应的,东西两村是相连的。
现在马致远的故居门口立有说明。该村现在正准备修复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汉宫秋汉宫秋是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元曲的四大悲剧之一。汉宫秋的主角说的是汉元帝,通过他对自我的叹息和文武大臣的谴责来诉说这件事,自己是一国之君王,但是却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妃,导致演出了生离别的惨剧。
汉宫秋图
马致远的汉宫秋突出了强凌弱的气氛,而且更出人意料的把汉元帝做成主人公。并且把着一系列的爱情悲剧的故事的根源。也全部归类到他的身上。强烈的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启发人们思考民族斗争的变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汉朝开始,文人的诗篇,提及昭君的故事越来越多。把元代的的形势写为匈奴强大,汉朝及其虚弱。昭君出塞被看为朝廷屈辱求和的做法。
马致远的汉宫秋非常显然不是取材于正史,创造了昭君在番汉交界之处,舍身殉难。因为昭君的慷慨,保全了民族的气节。更达到了匈奴和汉朝的友好共处。
在第三折、第四折,还浓墨细笔地描写了元帝与昭君的生离别,使元帝悲怆凄恻,愁思郁结,无可排解。作者尽力刻画了风流皇帝温柔多情的一面,让他尽情倾吐了由生离别而郁结于胸的哀痛在第三折、第四折,还浓墨细笔地描写了元帝与昭君的生离别,是怎样地使元帝悲怆凄恻,愁思郁结,无可排解。作者尽力刻画了风流皇帝温柔多情的一面,让他尽情倾吐了由生离别而郁结于胸的哀痛。
马致远笔下的汉宫秋,已经成为不可遗忘的经典。
马致远生平马致远是元代的著名曲作家,大概是公元1250年――1324年。字是千里,号称“东篱先生”。是汉族人,祖籍是河北省的沧州市东光县。因为他的一手《天净沙?秋思》出名而被后人称之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图
还有一说是马致远是河北省的东光县马祠堂村人。还有一说是南落坡村,和东落坡村相对应。马致远严格的说可以说是元代的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他的散曲有一百二十多首。有着《东篱乐府》辑本,他的青年时期仕途和前程非常的坎坷,一直到中年才考中进士,在浙江省曾经担任过官吏。后来在现在的北京,古时候的大都。任工部主事一职,马致远的晚年非常不满意当时的天下以及政策,自己选择隐居在了一处田园,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后葬于祖坟。
马致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曲作家,他的作品非常有特点和特色。豪放中不失飘逸,沉郁之中不失通俗,他的散曲扩大了题材领域,提高了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雅俗兼赏。
马致远的非常著名的作品:《太和正音谱》,被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以和灵光景福媲美,有着万马长鸣的意蕴,又好像神凤凌飞于九霄之上,岂可与凡鸟共语。应该将马致远的曲列于群英之上。
马致远的一生留下了值得后人学习的作品。
徒步京西古道,忘记都市的喧嚣和生活的烦恼,追寻山野的快乐
重走京西古道
?------马蹄窝与峰口庵、马致远故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描写无数天涯过客的愁思,意境萧瑟悲凉,叫人肝肠寸断啊!
而今,故居仍在,不见悲凉。
京西古道 并不是一条道,而是如一张大网横纵北京门头沟全境,道路多而且长。有言之“京西之山,统称西山;群山之中,遍藏乌金”,元、明以来,人们主要以贩卖石炭维生。这些古道主要有商运道、军用道、香道,它们互通有无。其中商用道的历史遗迹最多,过了几百年历史,虽然有的地方已经是断壁残垣,但是古韵依旧
峰口庵山垭口处建的关城,至今犹存。 关城 西侧为一块平地,为峰口庵庙堂遗址和马王庙遗址。马王是主官大牲畜的神灵,而大牲畜是山区的主要运输工具,故而京西山区多出建有马王庙。这里现存石碑4快,一是清朝乾隆42年(1777)“永远免夫交界碑”。峰口庵关城原来是古道之上收税的卡子,为了保证京城的煤炭供应,官府特规定,免征煤炭运输税,而立此碑。二是道光14年“重修峰口庵东西山路碑记”,据碑上所记,当时修路捐银者是官员,舍地者是百姓,可谓是官民共建。另外两块碑是清道光甲午年(1834)的“峰口庵碑”和咸丰2年(1852)的“续立峰口庵道德行善碑”。
从峰口庵西行约200米,在一处山脚拐弯处,有一段削山开出来的路段,长约20米,宽1.5-2米,全部是一体的沉积细砂岩,石质坚硬而细腻,呈绛红色。在路面上散布有清晰的蹄窝上百个,左右交替,大致分为两行。蹄窝直径近20厘米,深者15厘米,浅的也有10厘米。山青石红坑褐,蹄窝云绕龙舞,可谓千古奇观。据碑文上记载,这条古道上“牲畜驮运煤炭昼夜不断”,经过千百年来驮煤牲畜铁蹄的践踏,才形成了如此壮丽的景观。
站在古道上,望一望古都的繁华,感受一下脚下的沧桑磨砺,对着群山上大喊一声:
日子就在今天........
模仿天净沙秋思写诗关于参观马致远故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想必大家都能熟背于心,这里描述的是门头沟景象,马致远故居就在京西古道这里,当我了解后决定要去京西古道走一走看一看,京西古道 历史 悠久,古道作为商道,承载了很多 历史 ,虽然现在已呈残败景象,但风情古韵犹在;
这次选择的京西古道其中一段,从王平村出发经过马蹄窝到京西十八盘最后结束于圈门;
由于路线非闭环,选择公共交通出门,路途并不遥远,很快便到达了出发点王平村;沿着公路走一公里左右,左手边切入小路,大概走200米,路遇一摊清水,真是清澈见底,兴奋的咔咔咔拍起照来
继续沿着小路前进,但很不幸原来的路被封了,前面不知什么时候围了起来,建成了一个冰瀑景区,不知怎么说,现在的自然环境本来是公共的,圈起来就收费有点不地道,算了,从旁边小路切到公路,沿着公路继续前进;
又走了大概半个小时的样子,开始汇入古道小路了,还遇到了冰封的水面;
没怎么停留,继续赶路,朝着冰瀑前进,终于没过多久,就看到了久违的冰瀑,真是壮观,夏天跑京西古道越野赛的时候来过一次,当时这是瀑布,也很好看;
在这里玩耍拍照,待了好大一会才恋恋不舍的赶路,前面有两段陡坡,专门做了抓的护栏,攀爬的时候需要注意安全;
走过这两点断崖,后面前进的路就比较平缓了,而且无岔路口,不用担心迷路问题,路上找个地停下来简单午餐后继续赶路,朝着黄石港村前进;
经过黄石港村要开始一段小爬升,爬升结束没多远就到了著名的马蹄窝器官,据说这些马蹄窝都是经过的马队日积月累经过留下来的,是不可再生的文物,所以大家要好好保护;
从马蹄窝开始就要开始往下走了(也可以选择另一个放向沿着去马致远故居方向的道路回王平村),沿着京西十八盘开始下山,一直向下走去,最后沿着小路经过天梯下撤到公路上;
接下来就是一直沿着公路前进,到达圈门,结束今天的徒步之旅,乘车回家;
tips:全程16公里,爬升650米,路线简单,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交通:苹果园地铁站乘坐M22,929千军台,929木城涧到王平村北站下车即可;
马致远代表作是什么?
天净沙 参观马致远故居
远去西京古道,
韭圆西坡非豪,
小院原有大耀,
旧情新桥,
东篱世外植桃。
本诗前两句描写“马”故居的地理位置,第三句写此地出了“马”这个大家,紧接着第四五句写到:怀古念今,马致远犹如世外高人般地培养情操!!!
马致远故居现在开放吗
《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
其他的作品中,散曲后人辑为《东篱乐府》。杂剧作品除了《汉宫秋》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任风子》等。
马致远的杂剧目前所知有十五种,现存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马丹阳三度任风子》、《西华山陈抟高卧》、《江洲司马青衫泪》、《吕洞宾三卧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以及与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等合作的《开坛阐教黄粱梦》等七种。
马致远故居:
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的韭园村西落坡村内有一座元代古宅,据西落坡村村民们世代相传,这座古宅就是马致远故居。
古宅坐西朝东,是一座大四合院,门前是一座小桥——致远桥。门前的影壁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生平的介绍。影壁侧有石磨一盘,影壁后便是院子,院子很大,东南西北四面都有房间,每面三五间;西北角有马厩一棚;院内仅有一棵香椿树。
马致远字号问题:
马致远,号东篱,名、字、号三者缺一。对“致远”是字还是号,尚无法确定。张大复《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调南曲谱》在“谱选古今传奇散曲集总目”七十种中有《苏武持节北海牧羊记》一种,作者署“江浙省务提举大都马致远千里,号东篱”,明确马致远名千里,字致远,号东篱。
但此则资料出现既晚,且《苏武持节北海牧羊记》戏文也很难确定是马致远所作,故无法坐实“致远”是字而名千里。
请问古道西风瘦马 中的 古道 在哪?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马致远故居现在不开放。截止2022年09月13日20时,北京共有低风险地区9处,中风险地区8处,高风险地区7处,所以马致远故居是不开放的。马致远故居位于北京市门头沟韭园民俗村内,这里有京西古道中的王平古道。故居是一座标准的四合院,坐西朝东,东南西北四面都有房间,每面三五间房。
谁知道马致远故居在哪,要详细的地址。就听说好像在门头沟那边。我自驾怎么走?去过的朋友们告诉我一下,
初步认为是京西古道沧桑的写照,我这里只是根据作者当时的背景推断的,不过该景色常见于西京地区及西北附近。查了元代录鬼簿》、《青楼集》作者故居所在的韭园村是“王平古道”的道口,“王平古道”经门头沟区王平、大台、木城涧、庄户村、千军台、张家村、七里坟等村镇,到军响乡又和京西大道会合。韭园村由韭园村、东落坡村、西落坡村和桥耳涧村四村组成。马致远故居在西落坡村,坐西朝东,是一座大四合院。故居门前是小桥流水,门前的影壁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所以这也可能是作者家乡的写照,不过本人认为这是作者家乡的写照与作者曲义不符,作者写的是游子思乡之情,很大程度上是异地之景色。本人在工程局工作走南闯北一两年难得回一次家,马致远这小令本人感同身受,写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
马致远故居在北京门头沟区韭园(图),因不知道你的出发点,只能用中关村代替。
驾车路线:全程约46.2公里
起点:中关村
1.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中关村大街行驶180米,过中关村一桥,稍向右转进入北四环西路辅路
2.沿北四环西路辅路行驶400米,稍向左转
3.行驶70米,在入口,进入四环
4.沿四环行驶8.4公里,过定慧北桥,朝阜石路/西五环/门头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定慧桥
5.沿定慧桥行驶520米,过定慧桥,在入口,进入阜石路
6.沿阜石路行驶8.7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金顶南路
7.沿金顶南路行驶730米,稍向左转进入广宁路
8.沿广宁路行驶3.3公里,直行进入双峪路
9.沿双峪路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双峪环岛
10.沿双峪环岛行驶40米,在第1个出口,稍向右转进入滨河路
11.沿滨河路行驶2.6公里,右转进入城子大街
12.沿城子大街行驶320米,直行进入S209
13.沿S209行驶9.4公里,直行进入G109
14.沿G109行驶3.8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下安路
15.沿下安路行驶3.6公里,右前方转弯
16.行驶18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下安路
17.沿下安路行驶290米,过韭园桥,左转
18.行驶550米,左前方转弯
19.行驶110米,左后方转弯
20.行驶30米,左前方转弯
21.行驶1.1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韭园百度地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