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行指南

林语堂故居图片-林语堂故居

林语堂故居图片-林语堂故居

平和县林语堂故居位于平和县坂仔镇宝南村,2005年开始修建,2007年12月6日投入使用。是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24岁传教所建的基督教堂旧址。后教堂与故居在1974年被彻底拆除,现有的故居是依照当年原址修建而成的。

林语堂纪念馆在哪里

福建省漳州市是一个有许多历史遗迹的城市,并且都很有特色。那么,漳州有哪些名胜古迹呢?下面旅游攻略网为您精心梳理了漳州的八大名胜古迹。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全部参观!

一、南京土楼

在漳州八大名胜古迹中,南京土楼以其风格独特、规模宏大、造型奇特而闻名,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而且这里的土楼不仅外观独特,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防御强。

第二,赵家堡

据知,赵家堡建于宋代,城堡主要分为内城和外城。特别是内城的一座三层院落式建筑的风格,更是受到了将完好的石头归还给赵的影响。目前整个建筑基本保存完好,观光和学术考古价值极高。

三。林语堂故居

林语堂故居是漳州最古老的别墅之一,已有150年左右的历史。它是依地形而建,整个设计和规划的风格相当迷人。后面孩子中间的小花园因为环境的原因感觉很温馨。

第四,三平寺

相传三平寺始建于唐代,每年香火鼎盛,一直到现在。现在整个寺庙都是清末重建的,沿山地理位置在结构上非常严谨。走进寺庙还是挺震撼的!

五华安土楼

漳州华安以其土楼闻名于福建。据统计,当地共有土楼68座,每一座建筑都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历史研究价值。走近华安土楼,既体会到了建筑的精妙,又有很强的沧桑感!

不及物动词陈政墓

陈政墓是漳州名胜古迹中很受欢迎的一个景点。许多唐代雕刻的大型石雕在现在能看到的墓地里都能找到,所以它在历史传承方面仍然很有价值,每年都吸引许多游客来寻根祭祖。

七。何炅大厦

何炅大厦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其建筑风格主要是为了表达崇尚和谐的精神。现在,看着这座土楼,感觉很平和,很平静。由于历史悠久,目前当地对土建筑采取了保护措施。

八。九后山

在漳州八大名胜古迹中,九华山是很多朋友来漳州游玩必打卡的地方。自然环境很好。其中一座建于唐代的古寺很有参观价值,去九后山以东可以看到很多明清书法家的题字。声明:以上内容由旅游指南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欢迎网友积极投稿,了解更多最新旅游攻略。

林语堂故居的历史沿革

林语堂纪念馆属于漳州人文景观的著名景点。

漳州林语堂纪念馆座落在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纪念馆占地30多亩,主体是一座二层半圆形建筑,融合中西建筑风格,馆前安放一尊高2米的林语堂坐式雕像,纪念馆附近坐落着林语堂故居、林语堂双亲合葬墓等.中国大陆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林语堂纪念馆,漳州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我的家乡~林语堂

1976年4月1日,先生长眠于故居后园,享年八十二岁。台北市政府为纪念林语堂先生的文学成就,并得林夫人廖翠凤女士捐赠大师藏书、著作、手稿及其遗物,爰于大师旧居,成立“林语堂先生纪念图书馆”,于1985年5月开放。其后,台北市文化局成立,有意扩充活化原有图书馆功能,以“名人故居”及“文学生活馆”之方向规划。经过公开招标评选,由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取得经营管理权,于2002年3月26日全新开馆;成为结合展示参观、艺文讲座、餐饮休憩的多元化空间,完整呈现了语堂先生的格调思想、发明创意、生活态度与文学成就。

2005年10月1日东吴大学接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托经营林语堂故居,并以研究为指标,活络林语堂学。

2007年开办“林语堂文学创作奖”,鼓励华语文学创作。除2014停办一届外,每年都举办一次。2011年开始设立翻译奖,奖项统称改为“林语堂文学奖”。

寻访有关厦门林语堂老屋的散文

“我是漳州府平和县人,是一个十足的乡下人,我的家乡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四周都是高山。”这是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写《我的家乡》中的一段话。

院子里有一条小路,铺着精美的鹅卵石,门的左侧挂着“林语堂故居”的牌匾。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壁上的照片,还有一张印着林语堂先生的广告板,右上角用行书字体写着“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右下角写着: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一扇窗户旁边,放着一张正方形的木桌和两张大木椅,方桌上有一盏破旧的油灯。

林语堂的故居是一座“同”字形瓦木平房,红红的地砖,黑黑的瓦片,房子前面是几棵耸入云天的凤凰树,那火红的凤凰花仿佛是一只只蝴蝶在树丛中飞舞,地上铺满飘落下来的枫叶犹如火红的地毯。一阵阵秋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好像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林语堂和他的兄弟姐妹,其中一个没有扎辫子,只戴了一顶小帽子的小男孩就是林语堂。那个时代,不管男女老少都要扎辫子,而语堂却把自己的辫子剪掉,父亲只好给他戴了一顶帽子。你瞧,小时候的语堂就与众不同吧!

走进图书馆,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林语堂的介绍,还有他创作的《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吾国吾民》等大量经典名着和许多翻译的作品。在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可见他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影响之大。

走出故居向和乐码头走去,到了和乐码头,语堂当年乘船离开坂仔去往厦门的码头,如今被命名为‘和乐码头’。因为语堂小时候的名字叫和乐,后改作玉堂,再后来才改为语堂。”

离开码头,我们来到三日桥,到了桥的对岸,远远就看见林语堂的雕像高高地耸立着,他的旁边是一支大烟斗,还有两个大柚子。站在语堂的雕像面前,我不禁感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是这故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这一位文化大师,我为我的故乡拥有这样一位文化大师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书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的时候,只喝一口就使你神清气爽;书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书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彷徨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很多建筑都做成书的样子,让我的家乡蕴含浓浓的文化气息。

林语堂读的小学变成了现在的语堂小学,坐落在群山之下,很有灵气。

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家乡。离开城市的喧嚣,空暇时间,我喜欢回到我的家乡,山美水美,关键是还有老妈的纯手工的美食。

还有全国闻名的琯溪蜜柚……

林语堂故居的简介

林语堂故居

那天,与友人一起,漫步在厦门的鼓浪屿。碧海蓝天,绿树成荫,阳光熙暖,轻风吹拂,好一处惬意的所在。被羽绒服裹紧了一个冬天的肌肤,似乎悄然苏醒过来,好喜欢这种轻灵舒畅的感觉,

买了一张鼓浪屿旅游地图,确认着想去看的地方。林语堂旧居,呵,当然是我一定要到的地方。这位现代著名作家,论语派学者,幽默小品文的倡导者,人间世、宇宙风杂志创办者,京华烟云、苏东坡传的作者。。。在我的大学时代,读鲁迅沈从文张爱玲,当然;读林语堂梁实秋,那也当然,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我想,没有哪个学中文的同学没读过他的书吧。他的书,是一种绿色的营养,我们毫不困难地接过他的馈赠,带着愉悦感,以及若有所思,继续向前。

举着地图,直奔上面标注的“林语堂新娘”而行,那里就是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洞房之地。很多人津津乐道于林语堂的婚前恋爱故事,明明喜欢A,却忽然娶了A的好友B,怎么说这也太过戏剧化了。但林语堂结婚后的一个举动,却另有一种浪漫与深情。在征得新娘同意后,林语堂烧掉了结婚证书,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 从此夫妇两人相携相伴,恩爱一生。这样的情节,总是很能让女人们动容。

一队又一队举着小旗喊着嗽叭的游客从我们身边潮涌而过,他们都目标坚定,步履匆匆,而我和朋友两个人东张西望,寻寻觅觅,迟疑不定。明明林语堂故居就在李家庄旁边,可是,李家庄已到,林语堂故居却仍没找到,肯定是错过了,于是再原路折返,重新走过。在一条僻静的巷子入口,我止步观察。巷子静消消的,没有任何故居或旅游标记,望去很普通,巷子尽头看得出是一座旧房子,但也并无风采。我迟疑地向巷子里走去。巷子深处是一个大院落,几处破败不堪仿佛被废弃已久的房子半围着空旷的院子,一片寂静。有一处房子边上像是厨房一样的地方,有个妇女出来晾衣服,打量着我们。哦,原来还是住了人的。我拿出地图,再一次对照。原来,这个破败不堪的院落,就是漳州路44号,林语堂故居。打起精神,重新端详,的确,旅游指南上描述的那“长长的台阶”分明还在,只是眼前这座房子的衰败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墙泥剥落,窗棂破烂,鬼气森森,且早已封了门,不让游客参观。当然,还是要上去看一下的。事实上,甚至连往里窥探一下,也是非常费劲,需要弯腰从破了的玻璃窗洞里向里张望,并且张望了好一会,也不过看到昏暗的屋里并没什么东西,仍是一面墙,以及一条窄小的走廊,以及堆积的杂物。

我心有不甘地站在语堂旧居门口,打量着这个院落。两株高大的白玉兰,为这座房子笼上绿荫,长长的青石台阶伸上小山坡,隐约能看出别墅当年的整齐气派。都过去了。

忽然,背后发出一句苍老人声。我转身回到关着的门前,再次弯下腰,从窗洞里向里探望,这次,我看到左边屋子里有一位穿灰衣的白发老太坐在凳子上,背对着门,大声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她在对谁说话?看上去这屋子里没有其他人。她是在对猫或者狗说话?但是连猫也并无踪影。她在自言自语么?周围是一些旧家具和杂物。也许,她就是廖家后人?不,她看上去更像是被历史遗忘了的老宅里的什么人物。那个下午,老太和老屋的灰扑扑静消消的画面,让我有些不自在,如在傍晚或雨夜,这样的居所环境,望一眼只怕也有些渗人。我转身走下了台阶。

正好,一位中年男子从巷子口走进来,手拿地图,东张西望,慢慢走近了这座屋。我想笑,我和友人刚才走进这条巷子时,想必也是这幅表情姿态吧。很庆幸,喧嚣的旅游团都只沿着主路滚滚而过,不会拐到这里来,而这里的清静与萧条,也正适合每一位“林粉”的诚心寻访。这位游客问我们林语堂旧居在哪,对照地图确认之后,仰望着坡上的房屋,梦游般缓步走上长长的台阶,同样,在关闭着的破屋门前弯腰张望,然后转身走下了台阶,出了巷子。

或许,这就是每一个林语堂的读者来到鼓浪屿后的大致经历:寻寻觅觅来此,暗暗失望止步,明知没啥可看,主人亦不欢迎来看,仍要走上那些“长长的台阶”,看一眼这座作家曾经生活过的所在。

据旅游指南上说,旁边这座“立人斋”,就是作家当年的书房所在。立人斋如今已完全封存,无人居住,破败得也只剩一个屋壳仍然撑在那里了。我坐在久未打扫的台阶上,端起相机,照了几张相。

从林语堂故居出来,虽然没看到想象中的名人旧居模样,但好歹是到过了,也觉得不虚此行了。但愿哪天,这处所在能够以更好的方式,迎接四方而来的寻访旧踪者。

有意思的是,关于林语堂,竟然还有下文。从厦门回去的高速公路上,眼前忽然掠过一块巨大的广告牌,是一处高档别墅的房产广告,楼盘景观旁边,写着巨大的“林语堂”三个字,每个字都有一层楼高,像一个震撼的惊叹号,疾速扑向我的眼球。我纳闷,林语堂,为什么和一座奢华的楼盘广告这么亲密无间?林语堂和这处房产有什么渊源吗?或者有什么历史掌故,佚事传闻?又一会儿,同样这块林语堂的巨幅广告再次掠过眼前。我恍然大悟:原来,此林语堂,非彼林语堂。我脑子里想的是作家,可在高速公路旁大做广告的林语堂,却是楼盘的名字!没错,这处房产或者小区的大名,就是林、语、堂!

我哑然失笑。林、语、堂,多么绝妙的楼盘名字! 我不得不惊叹于房产商的灵感。记得多年前,曾经有个上海楼盘的广告,直接引用海德格尔的“人,诗意的栖居”这句名言,赚了不少口碑,而现在,海德格尔的哲学深意有了一个更加妙不可言的市井版本:“林语堂”。就像那房产广告所描述的,原始森林般浓密的绿色环境,听得到鸟语,哦,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静坐华堂,足不出户,即可倾听森林自然之语,尽享一切;不仅如此,你还可想象会有诗意的可人儿与你低语畅谈。。。

我相信,借了林语堂的光,这片厦门的楼盘,想必可以轻松之间赢得诸多关注。我试着用全新的角度去念林语堂这个名字,发现真的很顺口,富贵气,很有商业包装的潜能。我在脑中搜索着其他著名现代作家的名字,我想了十来个人,但仍然想不出还有哪位的名字比林语堂更适合拿来做广告。呵,这一切一定很超出林作家的想象。

呜呼,林语堂的旧居已经衰败不堪了。这倒也罢,毕竟,林语堂留在后人心中的,主要是他的作品,而不是曾经住过的房产。只是担心,将来,厦门人提到“林语堂”三个字,会不会先以为是在说一处楼盘,然后才恍忽想起,好像过去是有个作家也叫这个名字?

台北林语堂故居坐落阳明山腰,兴建于1966年,由林语堂亲自设计,是林语堂生前最后十年定居台湾的住所。  本建筑是以中国四合院的架构模式,结合西班牙式的设计取向,兼具东、西方风格,融合了现代感与古典美。蓝色的琉璃瓦搭配白色的粉墙,其上嵌着深紫色的圆角窗棂,意境典雅精致。从西式拱门走进,穿过回廊,可见透天中庭,西班牙式螺旋廊柱被和煦的阳光轻轻地拉长身影。

林语堂爱竹、爱石,所以刻意在中庭一角,由翠竹、枫香、苍蕨、藤箩等植物,与造型奇特的石头,营造出可爱的小鱼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