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纪念馆-林语堂纪念馆观后感
天宝是世界级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祖籍地,祖国大陆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就坐落于珠里村的蕉园内。馆前安放一尊林语堂先生的塑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李维祀教授设计制作。馆内展示各种版本的林语堂著作200多部,不同时期的林语堂照片100多幅,还有林语堂手迹、林语堂使用过的物品等。
林语堂纪念馆位于漳州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该馆建于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主体为二层半圆型建筑,总建筑面积为800平方米,一期投资250万元。该馆为公益性文化博物馆,开馆五年来,共接待10万名参观者并征集了许多极为珍贵纪念物品。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张克辉、王三运等国家和省市领导多次亲临林语堂纪念馆参观指导。为了进一步开展林语堂学术研究,继承和发扬林语堂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加强和扩大漳台文化交流,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往来,芗城区委、区政府于2006年决定投资350万元对林语堂纪念馆进行扩建,并重新陈列布展。同时列为芗城区重点建设项目,在原馆占地6亩,建筑面积856平方米的基础上扩建AB二幢圆楼,建筑面积902平方米,停车场1350平方米。林语堂纪念馆扩建项目为中西文化交流图书馆、放映厅和景区配套停车场。AB二幢楼各二层,每层200平方米,实用113平方米。A幢一层为图书室,二层为咖啡休闲书吧;B幢一层为会客室,二层为集会议室、学术报告厅和放映厅功能的多功能厅,整个二期工程总投资约200万元。工程于2007年5月开始动工,11月底完工 。
天宝玉尊宫
玉尊宫座落于天宝镇珠里村,是唐代始建的古庙,历史上四易其名,两度迁徙,香火远播台湾、东南亚,是台湾玉尊宫的祖庙。1999年由台湾宜兰草湖玉尊宫管委会捐资600多万元人民币重建。新修后的玉尊宫占地10亩,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玉尊宫殿内五个神阁均用檀香木群雕构成,共雕塑2万多种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雕塑造型多姿多态,形象各异,无一雷同;殿中两根蟠龙古石柱是唐代遗留下来的文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殿门进口处两侧,分别置有两只石麒麟、两只石象和两只石鼓;殿堂三重庙顶,用琉璃瓦铺盖,中梁与屋檐用瓷片雕塑、剪贴各种神兽造型,色彩斑斓,神态逼真。整座宫宇的石、木、瓷三雕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
天宝大山
天宝大山距离漳州市区约15公里,是从闽西山区进入九龙江三角洲平原的天然屏障,因山高路陡,一向罕有人至,山上因此保留了大量原生态的森林,如香樟、瑞香、枫树、野生桫椤等,被定为省级森林公园。漳龙高速通车后,从厦门上高速在漳州西收费站下高速后直抵天宝大山,全程只需45分钟。巍峨的山峰、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泉水、飞流直下的瀑布、错落有致的原始次生林、“宝珠戏水”的传说吸引了不少游客。
天宝出水石莲花
天宝出水石莲花位于漳州城西北12公里处天宝镇路边村威惠庙内。庙建筑面积346平方米。元代,唐陈元光部将、昭德将军韩器的后裔到路边村定居,在村里建了此庙。庙面阔3间,3进,悬山顶,中有天井、两廊。此庙集庙、庵、祠为一体:前殿称威惠庙,祀陈元光部将马仁夫妇;中殿为保福庵,供观音,所供观音佛像系元代木雕;后殿作祠,祀韩器后裔进身仕宦者。出水石莲花即建在前殿与中殿之间的天井中,以花岗岩雕造建成,高1.01米,顶部直径0.65米,有上、中、下三部分。上部高0.5米,中部高0.16米,下部高0.35米。上下两部分呈喇叭形,中部若圆轮,整体外观近似觚的形状,其上浮雕莲瓣构成莲花。中部阴刻有元泰定丙寅间及威惠庙立等字,最奇特的是,转动石莲花的上部,中部就会流出水来。这座雕琢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的元代石莲花,具有精湛的石建技艺和较高的科学水平,历经600多年至今仍保存完好。
林语堂纪念馆位于漳州芗城区,于林语堂105岁诞辰纪念日 (2001年10月8日)当天开馆。至2005年10月8日先后接待了7万多名参观者。该馆坐落在其父母长眠的虎形山上香蕉林中,占地面积7亩,前眺林语堂故居,背蕉林环抱。主体为半圆形二层建筑,借鉴台北林语堂故居的建筑风格,体现林语堂先生中西合璧的思想。馆舍正面墙上,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的“林语堂纪念馆”。馆前,安放一尊2米高的林语堂先生坐式青石塑像。纪念馆有81级花岗岩台阶,暗喻林语堂81年的生命。
林语堂纪念馆内一层为活动室,二层为展览室,布局简洁,空间感强。馆内展出林语堂先生100多幅珍贵照片和100多种书籍及一些林语堂用过的实物。 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位于林语堂诞生地原坂仔基督教堂旧址。在林语堂的六十部著作、上千篇美文中,关于个人生活,他提到最多的是在坂仔的快乐童年,至少有上万字。
1895年10月10日,林语堂就诞生在这座教堂的牧师楼上。教堂1974年被彻底拆除后,林语堂故居也不复存在。故居是经过1984年、2005年两次建设,在原址上依原样子建起来的。2007年又建起了建筑面积达360平方米的林语堂文学馆。馆名由季羡林题写。该馆辟有“山乡孩子,和乐童年”、“文学大师,文化巨匠”、“魂牵祖国,梦绕家乡”、“誉满环球,名垂青史”四个展厅,展示了林语堂的毕生成就和他与平和坂仔的联系,解读从坂仔走向世界的林语堂的家乡情缘。 台北林语堂故居在位于台北市阳明山风景区的一所老房子内。1966年林语堂将西班牙建筑设计风格与中国四合院结构相结合,打造出这栋世外桃源,并在这里走完了他生命中的最后10年。书房内收藏了两千多本书籍以及遗物、手稿,包括他设计的“中文明快打字机”、“电动牙刷”、以及“英文打字键盘”等模型、照片和设计手稿。
台北林语堂故居的特色在于它的艺术化和生活化,如今这里经常举办林语堂学术研讨会和讲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