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利奇卡盐矿-波兰维利奇卡盐矿
在人们的印象中,暗处往往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密洞、冰窟、墓穴之中,可能就是另一个新天地。我们脚下,究竟都潜伏着哪些“秘密”呢?
波兰地下盐宫殿
维利奇卡盐矿位于波兰克拉科夫附近,11世纪起进行开采,14世纪已成为赫赫有名的旅游景点。盐矿深327米,长度超过300公里,其中不乏房间、礼拜堂、地下湖泊等。
之所以成为景点,是因为这座盐矿宛如一座地下宫殿,盐矿顶部挂着多盏盐质的华丽吊灯,内部还燃有300多支蜡烛。矿洞内有一尊保罗二世教皇的真人尺寸塑像,洞壁上则是《最后的晚餐》的浮雕画。
澳大利亚地下城市
澳大利亚南部的库伯派蒂镇是货真价实的地下城市。
这座城市以猫眼石矿著称,室外温度可以高达49℃,所以大部分居民都居住在从岩石上开凿出来的地下城市里,里面有商店、教堂、酒店甚至游泳池,舒适且便利。
美国地下碉堡
The Greenbrier地下碉堡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建成于1956年,在豪华的Greenbrier酒店下隐藏了30年,据说曾是冷战时期供众议员和参议员在危急时刻藏身的地方。
碉堡面积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其中有1100张床、一个商品齐全的咖啡馆、一个诊所和一个电视休闲厅。这个碉堡建成后,政府还在当地机场和64号州际公路的地下建造过工程。如今,这些地下工程都成为了旅游胜地。
土耳其地下城市群
卡帕多西亚位于土耳其中西部,不仅美丽,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地下城市群。没人知道“地下城”修建于何时,一般的说法是,一些人为逃避罗马统治者的迫害来到这里,他们发现这一地区的火山岩质地较软、容易开凿,于是就修建地洞、防御追兵。
人们在这里共发现了36座地下城,规模较大的是德林库尤地下城,约有18到20层,一直深入到70—90米的地下。1200多个房间功能各异,有储藏室、葡萄酒窖、厨房、教堂、坟墓、学校,甚至还有畜养动物的地方。
价值五百万英镑的英国地下城
冷战时期英国政府为防核武攻击, 于上世纪50年代在英格兰威尔特郡地下37米深处兴建了一座占地246英亩、超级庞大的“秘密地下城”。城中有各种生活设施,及地铁站和发电站,还有长达0.9公里的隧道与外界相连,能容纳4000人同时居住。尘封44年后,英国政府2004年终于将这一“最高机密”向公众首次解密。
令人惊讶的是,如今英国国防部正打算将这座估价高达500万英镑的“秘密地下城”公开出售。
这座“秘密地下城”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考萨姆地区一处地下37米深处的废弃矿井。冷战时期,为了防备前苏联的核攻击,当时保守党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政府不惜花巨资将这处废弃矿井改建成了一座超级地下城。
作为英国政府的“最高机密”,该地下城被起了个神秘代号——“伯林顿地堡”。它占地246英亩,位置也相当隐蔽。从首都伦敦通往布里斯托尔市的长途隧道,在经过这里的时候中途分叉,其中一条分支正是通往这座不为外人所知的地下城。
日本:绵延526公里的地下城
日本国土狭小,城市用地紧张。1930年,日本东京上野火车站地下步行通道两侧开设商业柜台形成了地下街之端。
至今,地下街已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包括多种城市功能的、有交通、商业及其它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1973年之后,由于火灾,日本一度对地下街建设规定了若干限制措施,使得新开发的城市地下街数量有所减少,但单个地下街规模却越来越大,设计质量越来越高,抗灾能力越来越强,同时在立法、规划设计等方面已形成较健全的
地下街开发利用体系。 日本地下街按照大小来看,最小地下空间也有3000平方米,商店不少于50个,最大的有10000平方米,商店在100以上。据统计,日本已在26个城市中建造地下街146处,日进出地下街的人数达到1200万人,占国民总数的1/9。日本的地下城在世界上是兴建数量居于前列的国家之一。1981年,日本全国地下共通空间总长156.6公里,目前已达到526公里,日本近年来在新建地区如横滨的港湾21世纪地区及旧城区的更新改造如名古屋大曾根地区、札幌的城市中心区都规划并实施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日本比较重视地下空间的环境设计,无论是商业街,还是步行道在空气质量、照明乃至建筑小品的设计上均达到了地面空间的环境质量。在地下高速道路、停车场、排洪与蓄水的地下河川、地下热电站、蓄水的融雪槽和防灾设施等市政设施方面,日本充分发挥了地下空间的作用。
美国纽约:地铁每日接待510万人
美国城市高度集中,城市矛盾十分尖锐。美国政府对此专门进行了地下空间的开发。美国纽约市地铁在世界上运营线路最长,达443公里,车站数量最多有504个,每天接待510万人次,每年接近20亿人次。
纽约中心商业区有4/5的上班族都采用公共交通。这是因为纽约地铁突出了经济方便和高效率等特点。纽约市大部分地铁站比较朴素,站内一般只铺水泥地面,很少有建筑以外的装饰,论地铁的便利,北京和上海远赶不上纽约。
市中心的曼哈顿地区,常住人口10万人,但白天进入该地区人口近300万人,多数是乘地铁到达的。四通八达不受气候影响的地下步行道系统,很好的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缩短了地铁与公共汽车的换乘距离,同时把地铁车站与大型公共活动中心从地下道连接起来。
典型的洛克菲勒中心地下步行道系统,在10个街区范围内,将主要的大型公共建筑在地下连接起来。南方城市达拉斯,建设了一个有步行道29条的不受夏季高温影响的地下步行道系统,将市内主要公共建筑和活动中心在地下连接起来,休斯敦市地下步行道系统也有相当规模,全长4.5千米,连接了350座大型建筑物。
除此之外,美国地下建筑单体设计在学校、图书馆、办公、实验中心、工业建筑中也成效显著。一方面较好地利用地下特性满足了功能要求,同时又合理解决了新老建筑结合的问题,并为地面创造了开敞空间。如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南部商业中心的地下公共图书馆、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执安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处的地下、半地下图书馆,较好地解决了与原馆的联系和保存了校园的原有面貌。
另外,旧金山市中心叶巴布固那地区的莫斯康尼地下会议展览中心的地面上,保留了城市仅存的开敞空间,建设了一座公园。美国纽约市的大型供水系统,完全布置在地下岩层中,石方量130万立方米,混凝土54万立方米。除一条长22公里,直径7.5米的输水隧道外,还有几组控制和分配用的大型地下洞室,每一级都是一项空间布置上复杂的大型岩石工程。
加拿大:发达的地下步行系统
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市,也有很发达的地下步行道系统,其中蒙特利尔的地下城(RÉSO)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城系统。以其庞大的规模,方便的交通,综合的服务设施和优美的环境享有盛名,保证了那里在漫长的严冬气候下各种商业、文化及其它事务交流活动的进行。
蒙特利尔地下城目前拥有总共32公里长的地下隧道,地下城的总施覆盖面积已达到12平方公里。与其连接的设施包括地铁,大大小小的购物中心,公寓,旅馆,银行,体育馆,办公大厦,大学,博物馆,七个地铁站和两个市内轻轨列车站和长途汽车站。地下城一共有120个地上出入口,于这些100多个出入口连接着的包括蒙特利尔市中心80%的办公面积和35%的商业面积。在冬天大概每天有50万人使用地下城的各种设施。因为地下城,蒙特利尔有时被人们称作为双层城市(Double-Decker City)和城市二合一(Two Cities in One)。
多伦多地下步行道系统在上世纪70年代已有4个街区宽,9个街区长,在地下连接了20座停车库、很多旅馆、**院、购物中心和1000家左右各类商店,此外,还连接着市政厅、联邦火车站、证券交易所、5个地铁车站和30座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这个系统中布置了几处花园和喷泉,共有100多个地面出入口。
加拿大政府的地下步行体系说明,在大城市的中心区建设地下步行道系统,可以改善交通、节省用地、改善环境、保证了恶劣气候下城市的繁荣,同时也为城市防灾提供了条件,其经验是要有完善的规划、设计要先进,其中重要的问题是安全和防灾,系统越大,问题越突出。通道应有足够数量的出入口和足够的宽度,避免转折过多,应设明显的导向标志。
北欧:深埋90米物尽其用
北欧地质条件良好,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进地区。负担瑞典南部地区供水的大型系统全部在地下,埋深30-90米,隧道长80公里,靠重力自流。
芬兰赫尔辛基的大型供水系统,隧道长120公里,过滤等处理设施全在地下。挪威的大型地下供水系统,其水源也实现地下化,在岩层中建造大型贮水库,既节省土地又减少水的蒸发损失。
瑞典的大型地下排水系统,不伦在数量上还是处理率上,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瑞典排水系统的污水处理厂全在地下,仅斯德哥尔摩市就有大型排水隧道200公里。拥有大型污水处理厂6座,处理率为100%。
在其它一些中小城市,也都有地下污水处理厂,不但保护了城市水源,还使波罗的海免遭污染。瑞典是首先试验用管道清运垃圾的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研制空气吹送系统。1983年在一个有1700户居民的小区内建造一套空气吹送的管道清运垃圾系统,预计可以使用60年。由于与回收和处理系统配套建设,4年就可回收投资。
与此同时,瑞典斯德哥尔摩地区有120公里长的地下大型供热隧道,很多地区实现集中供热,并正在试验地下贮热库,为利用工业余热和太阳能节约能源创造有利条件。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地下有共同沟30公里长,建在岩石中,直径8米,战时可作为民防工程。
芬兰的地下空间利用除了众多的市政设施外,就是发达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临近赫尔辛基市购物中心的地下游泳馆,其面积为10210平方米,完成年限1993年。1987年完成了精神病医院地下的游泳馆和健身中心。1993年完成的吉华斯柯拉运动中心,面积8000平米服务14000居民,内设体育馆,草皮和沙质球赛馆、体育舞蹈厅、摔角柔道厅、艺术体操厅和射击馆。
为了保持库尼南小镇的低密度建筑和绿化的风貌,1988年建成为8000居民服务的7000平方米的球赛馆也建于地下,内设标准的手球厅、网球厅,并有观众看台以及淋浴间、换衣间、存衣间、办公室。
里特列梯艺术中心每年吸引20万参观者,内设3000平方米的展览馆,2000平方米的画廊,以及有1000个座位的高质量音响效果的音乐厅。
北欧地下空间的利用与民防工程的结合是其一大特点。巴黎的地下建设了83座地下车库,可容纳43000多辆车,弗约大街建设有欧洲最大的地下车库,地下4层,可停放3000辆车。大量建设停车场是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停车场建于地下可节约大量土地。
巴黎的地下空间利用为保护历史文化景观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巴黎市中心的卢浮宫是世界著名的宫殿,在无扩建用地,原有的古典建筑必须保持,无法实现扩建要求的情况下,设计者利用宫殿建筑包围的拿破伦广场下的地下空间容纳了全部扩建内容,为了解决采光和出入口布置,在广场正中和两侧设置了三个大小不等的锥形玻璃天窗,成功地对古典建筑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俄罗斯:地铁四通八达
俄罗斯也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进国家,其特点是地铁系统相当发达,莫斯科地铁系统是世界上客运量最高的城市,每年达26亿人次,以其建筑上和运营上的高质量而闻名于世,特别是其车站建筑风格,每站都有其特色,各转乘站的建筑布置相当巧妙,在多达四条线路相汇处,乘客可以最少的时间达到换乘的目的。此外俄罗斯的地下共同沟也相当发达,莫斯科地下有130公里的共同地下交互空间,除煤气管外,各种管、线均有。
从世界各地的地下空间发展来看,各个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高效地利用空间,将能源、物流、运输以及排污集中在地下进行处理。为城市的地上空间预留了一片新鲜的天地。而从国外的地下空间发展来看,我国的地下城发展还远远达不到标准,或许我再过几十年,在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完整高效的地下城才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每个人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实体。
北京地下城
北京地下城, 属于北京市对外重点参观单位。北京地下城的前身是人防工事,始建于一九六九年。它可容纳该地区的全部人口,分为三个防御工事小区,并通往市区的四面八方,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人民防空地道网。
1980年,利用人防工事的一部分空间,地下城开办了前门工艺美术服务部,经营文房四宝,珐琅玉器、珠宝首饰、名人字画,旅游药材和其它各种工艺品,同时开设了中医咨询、图章刻印等服务项目。
广东惠州地下城
惠州西湖湖底13米处将利用莞惠城际轨道西湖站建设打造成集饮食、购物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地下城市综合体。项目将在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副局长施为学介绍,目前已全面动工的莞惠城际轨道,将惠州西湖站设在惠州市政府旧址荔浦风清附近,轨道将在距离西湖底13米的地下穿过,这完全避免了城际轻轨建成后对惠州西湖景观造成破坏。
维利奇卡盐矿的神话传说
位于克拉科夫市郊区的维耶利奇卡盐矿自公元13世纪开始开采,至今仍在不断的挖掘中,是欧洲最古老且目前仍在开采的盐矿之一;里面有着许多艺术品、祭坛还有用盐雕刻的塑像。维耶利奇卡盐矿是中世纪劳动艺术的结晶。从14世纪起维利奇卡盐矿成为采矿业城市之一,15~16世纪是鼎盛时期,18~19世纪盐矿开始扩建,成为波兰著名的盐都。1976年被列为波兰国家级古迹,1978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盐矿矿床长4公里,宽1.5公里,厚300~ 400米,巷道全长300多公里;迄今已开采了9层,深度为327米,共采盐2000万立方米。为了方便视察和参观,早在1744年就在矿井内兴修了楼梯通道。在离地面130多米深的盐道上建起了世界上罕见的供旅游者参观的游览胜地。那里建有博物馆、娱乐大厅,保留了原有的盐湖、祈祷堂和矿工们劳动场面的原貌。里面有许多雕像和装饰品,均用盐精雕而成。著名的雕塑作品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该盐矿不仅可供游人参观,还可供某些疾病患者来此治疗。1964年在盐矿第5开采区211米深处开设了研究过敏性疾病的疗养所,1974年又在矿井下建成了一座疗养院,供呼吸道疾病患者疗养治病。
维利奇卡盐矿的地下建筑
盐制的塑像
在波兰,流传着有关金卡公主的神话故事,盐矿也根据这个故事建造了神话厅,陈列着矿工向金卡公主献盐的群雕。传说,很久以前,匈牙利一位国王将其爱女金卡公主许配给波兰克拉科夫大公鲍莱斯瓦夫。操办嫁妆时,国王问女儿喜欢什么,女儿回答说:“喜欢一座盐矿”。国王问:“为什么?”女儿答:“波兰没有盐矿,盐矿会给波兰人带去幸福和安乐。”国王点头应允,公主当即摘下订婚戒指抛向马拉穆累斯盐矿。金卡公主同鲍莱斯瓦夫成婚后,派人去维利奇卡开矿取盐,在人们的半信半疑中,奇迹发生了:人们在维利奇卡不仅掘出了盐,还在第一块岩盐中发现了公主抛进盐矿的戒指。马拉穆累斯的一座盐矿千真万确地伴随着金卡公主来到了波兰。从此,波兰人不再担心没有盐的日子。正因为手中有了盐,在请客吃饭的时候波兰人可以自豪地说:“没有盐,就没有滋味”。
维利奇卡盐矿的评价
圣金加教堂
行至矿井地下近百米处,狭长的巷道里闪出两座雕像:左边是耶酥,右边是圣母玛利亚。这是矿工们为企求平安而设的。每当发生坍塌时,他们就会躲到这里,神明总会保佑他们化险为夷。
维利奇卡盐矿中共有40个教堂,最深的一个在盐矿的7层、地下270米处,至今没有向游人开放。盐矿中最壮观的宗教场所,是地下101.4米处的圣金加公主礼拜堂。1896年竣工。礼拜堂高达10米,长54米,最宽的地方有18米。这么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居然是3名矿工用了67年时间开凿的。
维利奇卡盐矿地下共分九层,其中有长达100余公里的隧道。其中建有教堂等建筑以及许多盐雕,较著名者有圣金加教堂。
金卡公主教堂是地下艺术殿堂最为壮观的地方,可容纳400余人。它始建于1896年,经过几代艺术家和能工巧匠的努力,直到1963年才大功告成。金卡公主的全身雕像立于主祭坛的正中,周围是与之有关的人物雕塑。教堂的四壁布满大小浮雕壁画,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壁画,是仿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维利奇卡盐矿的文化遗产
维利奇卡盐矿是波兰国家的瑰宝,是欧洲最古老且仍在开采的一座富盐矿。这座开掘于公元11世纪的盐矿,至今已开采9层。如今1至3层已完全停止采盐,开辟为古盐矿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在这里,艺术天赋极高的矿工们和艺术家合作,巧妙地利用大小不同的空间,凿出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建筑,雕塑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把美丽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呈现在游人面前。在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维利奇卡盐矿列为世界最高级文化遗产名录,肯定和称赞其岩盐雕刻和辉煌的矿山艺术工程“在全世界都是非凡的”。
维利奇卡盐矿的历史沿革
197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维利奇卡盐矿位于波兰南部的一个小镇,它是很独特的,有几百年的历史,是波兰著名的盐都。1976年被列为波兰国家级古迹,1978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一个开放的旅游景点。每年接待很多游客,所有人都印象深刻。
用盐做的地下艺术品深受游客欢迎。曾有一位泰国公主去那里参观后说,这个地方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维利奇卡盐矿带给世界一个奇迹。
盐矿十几公里以外是波兰古都克拉克夫,是波兰第一大城市,也是最古老的城市。那里也有许多值得参观的景点。市内古典的建筑物,弥漫着中世纪的风情,被誉为波兰最美丽的城市。
早在几百年前,维利奇卡盐矿就已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1744年,矿工们在矿井内兴修了楼梯通道,在地下130多米深的巷道深处建起了博物馆、餐厅、娱乐大厅和教堂。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维利奇卡古盐矿博物馆列为世界最高级文化遗产。本地居民不到2万的维利奇卡,每年却要接待150万游客。
维利奇卡盐矿一角
最早有关盐矿的文献是由一个叫修建者卡西米卢斯(CasimirustheRestorer)的贵族记载于1044年,以“magnumsalaliasWieliczka”提到了维利奇卡盐矿。
圣金加教堂从很早的时期起,盐就是当地的经济基础。在古代波兰地区,盐可以作为一种支付手段。最初,盐是通过搜集盐卤水并加热蒸发制得的。究竟几时开始开采岩盐并不清楚。很有可能是在打深盐井时发现了大量的岩盐,接着使用原始工具的开采就开始了。
当时波兰的统治者马上意识到了盐的价值,这也是为何盐的开采和分配都被垄断的原因。他们知道盐是极其重要的商品,是人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在许多地方都要使用盐,包括腌肉、腌鱼、制作黄油、制革,后来也用于制造黑色火药。在运作克拉科夫盐业的第一阶段,国王被迫求助于商人,因为投资盐矿需要大量的资金。商人承担了所有勘探盐矿的风险,资助挖深隧道,如果这里面发现了盐矿,那么它将为国王所有。君主利用分期付款来掩盖他的巨大收入,以保证长久的占有。开挖盐矿的权力只有一种途径获得,就是被任命管理盐矿。
不仅食品保鲜行业从盐获得大量利润,盐也成为了政府的一种工具。在14世纪时,盐产出了国家超过30%的收入。君主利用这些收入赏赐家眷、亲属以及其他各种贵族。盐矿的收入支撑了朝廷以及其他国内重要人物,以及支付了保护商路的城堡。
1368年,卡西米尔大帝(CasimirtheGreat)放弃了对盐矿的专有权,颁布了一道被后来被称为卡西米尔法令(StatutKazimierzowski)的法令。这份文件规定了个人与各种工作团体的权利和税,以及作账目的规范。成立皇家委员会以检查地下的挖掘和建筑,核查账目,还有发出指导和指令。
在16世纪,维利奇卡盐矿成为当时欧洲最为重要的商业之一。
维利奇卡盐矿全景
盐雕王室对盐矿的控制在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时终结。奥地利的统治不仅在组织和管理上有所改变,而且引入了新的采矿方法。在奥地利统治时期,一座电厂建成并为盐矿供电,修通到克拉科夫的铁路。地下作业也变得更为自动化,使用了风钻。一台磨盐机和一台蒸汽动力起重机也投入使用。
1826年到1846年矿中的盐水被用作温泉疗养。在1950年盐矿的一部分被辟作博物馆对外开放。1958年,盐矿的温泉疗养被重新恢复。197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
1996年,盐矿停产,盐层已被几乎挖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