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游新闻

孤篇盖全唐是哪首诗-孤篇盖全唐

孤篇盖全唐是哪首诗-孤篇盖全唐

孤篇盖全唐,一词压两宋孤篇指《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突破了梁陈宫体诗的狭小天地,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艺术境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唱诵,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春江花月夜》创作年份: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一是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

二是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三是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孤篇压全唐是哪首诗

被喻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孤篇盖全唐”是古人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清末学者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春江花月夜》也推崇有加,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他对这首诗的推崇主要在于诗中“敻绝的宇宙意识”。

《春江花月夜》全文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谁说的?指哪首诗词,又是什么意思?

孤篇压全唐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孤篇盖全唐”是古人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清末学者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春江花月夜》也推崇有加,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他对这首诗的推崇主要在于诗中“敻绝的宇宙意识”。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孤篇盖全唐是谁说的话

喜欢诗词的朋友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那么这个说法是谁说的呢?指哪首诗词呢?又是什么意思呢?关于这些问题,大概不少朋友也都非常想知道,下面我就对这些个问题来解答,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批评指正。

一、“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谁说的?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的意思就是说有这么一首词,精妙绝伦,把北宋和南宋所有的词作品都给压倒了。有这么一首诗,很出色,把唐朝的诗也给比下去了,了不得。当然,这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要知道,诗的顶峰在唐,词的辉煌在两宋。能把这些时期的作品比下去,说明这一诗一词肯定是不一般的。其实,这句话中一词指的是岳飞的《满江红》,“孤篇”指的是张若虚的一首诗《春江花月夜》。

这句“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谁说的呢?

很多人都说是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说的,果真如此?经查,这个说法并不准确,闻一多先生曾说过《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句话。后来也不怎么回事,社会上就传有了一个“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的说法。

最后,“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这句话到底是谁总结的也是查无此人,只是大家的一种普遍认知,后经大众口口相传下来的。

二、“一词压两宋”

“一词压两宋”,要知道两宋出了不少词作大家和无数优秀作品,到底哪一首词如此厉害呢?看来大家公认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岳飞,字鹏举,宋代相州汤阴人,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他精通韬略,也精于骑射,并善诗词、书法。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这是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下面来欣赏这首词: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大家从小就非常熟悉,学校的教材上也有这首词。为什么它能一词压两宋呢?我们就来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满江红》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金朝发动“靖康之变”虏走宋徽宗与宋钦宗,北宋已灭亡,南宋成立后就开始大举抗金。

公元1136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

这一次北伐,岳飞虽壮志未酬,但在镇守鄂州时,他写下了千古绝唱的《满江红》来表达了他收复失地,雪耻杀敌的决心和意志。

这首《满江红》,充分表现了岳飞豪放的性格,他对国家的爱,以及他希望驱除鞑虏的激情和勇敢气概都让人敬佩不已。更是抒发了岳飞渴望精忠报国的壮怀激志,同时,也包含了他对朝廷的腐败和懦弱的愤懑之情。

整首词,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气势磅礴,用词精准,结构严谨,通篇都散发着极其强烈的感染力。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它把作者悲壮豪迈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初学者陈廷焯在他的《云韶集》中曾评价岳飞的《满江红》说:“真有气魄!好大的志气!千载之后读来,凛然而有生气。”所以,岳飞的《满江红》一词能“一词压两宋”也是实至名归,让人信服。

二、“孤篇盖全唐”

“孤篇盖全唐”,我们说了这首诗指的是闻一多先生极力评价的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给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倒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为什么他会给这首诗这么高的评价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是七言长篇歌行。作者用陈隋乐府旧题,全诗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这个纽带,统领全诗。

整首诗语言优美,境界高深,韵律和谐;在感叹春江花月夜的奇景中,包含了游子月下思妇的思念之情,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和探索。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语言自然隽永,韵律悠扬深长,有如行云流水一般。

所以,人们之所以对《春江花月夜》评价如此之高,不仅反映在整首诗对于春江江畔的夜以及花和月的描绘非常细腻生动,其中还引发了人们对人生的思考。

“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让人痴迷,人们在这自己无法改变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和无奈。

来自网络

是闻一多说的,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的意思就是说有这么一首词,精妙绝伦,把北宋和南宋所有的词作品都给压倒了。有这么一首诗,很出色,把唐朝的诗也给比下去了,了不得。

当然,这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要知道,诗的顶峰在唐,词的辉煌在两宋。能把这些时期的作品比下去,说明这一诗一词肯定是不一般的。其实,这句话中一词指的是岳飞的《满江红》,“孤篇”指的是张若虚的一首诗《春江花月夜》。

清人王_运在《湘绮楼论唐诗》中说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盖过大唐众多诗人,无人能及。

唐朝诗词发展成就: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仅《全唐诗》收入的就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璀璨。

诸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等等,不胜枚举。唐诗便是他们共同铸就的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亦是万千中华儿女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