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旅游业2022怎么样-台湾旅游业发展特点
本报记者 李晓红
2021年,疫情反复让 旅游 出行充满了不确定性,却也没有阻断人们的出游愿望。尽管疫情下的 旅游 业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在疫情喘息的间隙“折腾”出了新的生机。2022年的 旅游 业仍将在挑战和生机中不断前行。
疫情之下2021年 旅游 业呈现出新变化
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消费者的 旅游 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2021年12月27日,携程发布的《2021用户旅行新趋势洞察》指出,2021年,用户旅行呈现出游半径更周边、旅行脚步更户外、更深入乡村、 旅游 方式更私密、“种草”引领先囤后玩等趋势。
12月22日,飞猪发布了2021年度十大旅行关键词:周边游、红色 旅游 、机票盲盒、大西北、北京环球度假区开园、电竞酒店、囤 旅游 、退改、冰雪 旅游 、“中”。十大关键词基于飞猪App上的用户搜索热词及消费趋势总结得出,折射出了过去一年里从业者和期待旅行的人们所经历的失望和欢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旅游 科学学院教授谷慧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的 旅游 行业经历了全球大变局时代中十分艰难和不平凡的一年, 旅游 人也经历了坐过山车似的体验,但也经受住了市场的大考并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一是 旅游 市场在剧烈波动中逐步恢复。二是 旅游 行业在不确定性中持经达变,体现出高度韧性。三是政府出台各种解困纾困政策,与 旅游 平台头部企业等在困局中施展共情,承担责任担当。
“当疫情导致市场停摆、企业现金流大幅萎缩时,众多 旅游 企业没有躺平,而是选择直面挑战,通过直播带货等新渠道、面向本地新市场提供产品,民宿 旅游 、生态 旅游 、休闲度假等发展促进 旅游 消费多元化,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大大拓展了市场开拓能力,延展了 旅游 产业范围,推动 旅游 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谷慧敏表示。
2022年 旅游 业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仍面临新挑战
“2022年,我们既要对疫情继续保持足够的警惕,同时也要对未来继续抱持积极的心态, 旅游 业要继续在‘危机’中 探索 新的机遇,不要‘浪费’了一次重新认识自己、观察行业的机会。”程超功表示。
谷慧敏认为,2022年 旅游 业发展格局将呈现出触底反弹的特征。整体上看,随着全球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国际 旅游 逐步启动,世界经济整体复苏带来 旅游 需求的反弹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也给 旅游 产业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面对变局的加速演进, 旅游 产业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需要国家、 旅游 主管部门、 旅游 企业和 旅游 人进一步认识到 旅游 在 社会 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中的重要意义,从财政、税收、金融、市场促进等政策上进一步给予鼓励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针对国际市场的不同表现所带来的市场机会,应扩大 旅游 对外投资步伐,实现 旅游 产业的国际布局。此外,通过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平台建设等数字化赋能,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产业内外联动、消费供给联动的全时空、全要素数字化 旅游 产业格局,提升 旅游 产业效率和效益。
对于 旅游 企业下一步如何发展,谷慧敏认为,要进一步通过全生命周期和全场景消费来开展产品创新,通过稳定高端市场、扩大中端市场、激发农村 旅游 市场等来进行市场创新,形成更有韧性的市场格局。
刘锋:2022旅游业怎么办——顺势变革 守正创新
全民防疫重挫文旅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逐年上升,2019年达到60.06亿人次。2020-2021年,受疫情影响,中国国内旅游人次大幅下降。2020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为28.79亿人次,相比2019年下降了52.06%。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32.4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67亿,增长12.75%。(恢复到2019年的54.0%)。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2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5.30亿,比上年同期减少7.16亿,同比下降22.1%。
2010-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先升后降态势,下降主要源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为2.23万亿元,相比2019年下降61.07%。2021年,随着疫情形势有所好装,国内旅游收入有所回升,为2.92万亿元,相比2020年上升30.98%,达到2019年50.99%的水平。2022年全年国内旅游收入2.04万亿元,比上年减少0.87万亿元,同比下降30.0%。
防疫优化加速文旅复苏
根据文旅部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23.1%、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全国营业性演出同比增长40.92%。总体来看,2023年全国春节假期出游人次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近九成水平,云南、湖南、江苏等多地游客数量已超2019年。可以预见,随着出游人次的不断增加,我国文旅市场将进一步加速复苏势头。
再从我国春节假期代表性文旅场所收入情况来看,知名景区客流量较上年度有较大提升,其中安徽宏村门票收入同比增长514.27%,恢复至2019年的143%;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门票收入同比增长1487.84%,恢复至2019年的184.7%。云南省实现旅游收入384.35亿元,同比增长249.4%,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32.5%。综合来看,我国文旅行业国内游处于复苏阶段,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增长。
政策助推文旅长期向好
文化旅游在增加地方收入、建立文化自信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文旅部和国家有关部委连续下发数个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及产业发展的意见或关联措施,对2025-2035年文化旅游行业进行了展望及相关目标规划。具体政策内容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旅游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22年最挣钱的门路 以下几种越看越有前途
2021年,我们经历了“荆天棘地,生气索然”的考验,感受了“行路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难,留下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2年,怎么越?八个字:“顺势变革,守正创新”。2022年大概率还是会很难,犹如逆水行舟。东坡有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因此更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顺什么势?顺发展大势、顺市场大势、顺 科技 大势,把握机会创造价值。变什么革?要以理念、机制、产业变革为重,所谓“天地革而四时成,顺乎天而应乎人”。守什么正?守本心,敬本业,立本职。创什么新?要破定式,以 健康 化、数智化、体验化、运营化之“四化”,破局前行。顺势变革和守正创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变化”中抓住“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同时又要与时俱进,创新求变。唯此,方能乘风破浪,攻坚克难,立于时代潮流。愿所有坚持,都能换来柳暗花明。
一、顺势
顺大“势”,方成“事”
放眼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全球经济压力依然甚大;纵观国内,多重挑战持续叠加,我国经济 社会 发生深刻变革。只要认清形势,把握机会,顺势而行,还是大有可为的。
1顺发展大势,稳中求进
回望2021,短时复苏,热点频现,暗淡收尾。 这一年,复苏迹象初显,周边游、红色 旅游 、大西北 旅游 热度持续上升,北京环球度假区开园、剧本杀、元宇宙成为新热点,河南文化 旅游 成功“出圈”。这一年,疫情此起彼伏, 旅游 起起落落,暴雷、倒闭、歇业、内卷、躺平……不断刺痛着 旅游 人的神经。
看形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指出,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成为2022年我国经济工作主旋律。多位经济学家预判,今年我国经济增速大概率会放缓。按照文化和 旅游 部最新要求,3月15日之前跨省团队 旅游 及“机票+酒店”业务恐将难以全面恢复。疫情和经济是我国 旅游 业复苏的两个最大变量。如何应时而变,考验着整个行业。
新征程,顺势而为,精准制导,稳中有进。 中国 旅游 业发展四十多年,已经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进入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目标和主题。拥抱变化,有限目标,主动作为,2022年 旅游 业要精准制导,稳中有进开新局。
2顺市场大势,危中寻机
展望2022,我有一个总的判断:上半年 旅游 市场复苏仍将很难,面临巨大挑战,希望在下半年能有转变。但我也一直认为,怎么在挑战中看到机遇、抓住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从宏观来看, 文旅依然是国家扩内需战略的重要支撑。我国有14亿人口,其中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5.1亿“一老一少”群体,4亿80后90后,2.6亿Z世代,针对不同细分客群刚需的定制游、研学游、亲子游、老年游、康养游等专项市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从中观来看, 旅游 市场本地化、近程化特征更加突出。 旅游 比以往更加融入城乡、融入生活。周边游、短途游、自驾游、微度假等成为新常态,城市休闲和乡村 旅游 迎来有利契机。
从微观来看, 数智文旅、沉浸式体验、夜间 旅游 、冰雪 旅游 、红色 旅游 等仍将是重要风口。
3顺 科技 大势,拥抱未来
数字“新基建”日臻完善, 科技 革命如春风化雨重塑 旅游 生态。
科技 成为文旅新动能。 爆火的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等系列节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 科技 创新融合,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震撼国人心灵,掀起河南 旅游 热,正是 科技 赋能文旅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
数智体验新时代到来。 “元宇宙”横空出世,虚拟和现实相融,“文化+ 科技 + 旅游 ”将进一步深化, 旅游 新场景、新物种、新体验将不断涌现。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过去代表的是深厚积淀的 历史 文化, 科技 代表的是驰骋未来的发展趋势,文化和 科技 的结合是 旅游 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双翼。 当然,我们也不能趋附风雅,为了文化而文化;也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了 科技 而 科技 ,要少些忽悠多些匠心、少些急功近利多些脚踏实地、少些浮躁多些纯粹。
二、变革
变则通,通则达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大数据时代、大众 旅游 时代……这些时代特征都会对我国 旅游 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推动着我国 旅游 业的深刻变革。
1理念变革
——品质与创新成为关键词
“理念的变革,标注思想深度,决定行动力度。” 未来我们要用新的发展观指导 旅游 业发展。
品质是必须。 一定要转变认知,把原来同质化、低端化、粗放化的产品转向特色化、品质化、个性化、生态化的产品。大浪来了,就能看出谁会不会游泳。 以人为中心,做好产品、做优服务、做足体验,仍是立身之本。
创新是必修。 在高度同质化的时代,我们的出路就是创新。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用创新来更好的应对时代变化。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要很好的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做好转变的准备,用未来要求现在,用明天指引当下。
2机制变革
——从脆弱到强大,从I到WE
时代变了,机制也要应时而变,墨守成规只会裹足不前。
建立反脆弱机制。 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每一次大危机,都隐藏着根本性改变的机会。 旅游 企业要具备危机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改善企业经营理念,构建灵活的组织结构,前瞻性推进战略调整和业务布局,提高风险抵御和适应能力。也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应的帮扶政策增强行业“抗疫”力。
建立责任机制。 做文旅要有敬畏之心,更要有责任心。恒大暴雷其实并不意外。15家恒大童世界5年未开园一家,文旅不过是一种拿地幌子,如此这般“挂羊头卖狗肉”现象不胜枚举。做文旅要认识到企业的能力边界,时刻保持清醒认知,在扩张与收缩间进退有度。
建立共生机制。 旅游 涉及面很宽很广,靠哪一家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做完。因此,需要用心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共生、共赢。要从I到WE,形成合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产业变革
——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是两大突破口
疫情摧残叠加 旅游 业转型阵痛,加上消费升级和 科技 革命推动, 旅游 新一轮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亟待在高质量发展路径上谋求突破。
发展方式变革。 中国 旅游 经济发展的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跑马圈地”的粗放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 旅游 发展重投资轻消费、重建设轻运营、重规模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依然突出, 需要进一步优化 旅游 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 旅游 业效能。
产业结构变革。 当前,我国 旅游 产业结构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供需不匹配。一方面低水平、同质化、粗放式的 旅游 产品服务供给仍大量存在,疫情已经做了一次行业的自滤,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另一方面高品质、个性化、精细化的新业态产品和休闲度假产品更新缓慢,疫情更是延缓了这个进程,但也给了更多蓄力的时间。当前仍是低端结构性供给过剩与高品质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局面。此外,中国 旅游 研究院戴斌院长提出的“在旅行服务领域去旅行社化、在 旅游 住宿领域去星级酒店化、在 旅游 休闲领域去景区化”,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三、守正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守正,即恪守正道,就是要牢牢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在百年巨变的大背景下,树立长期主义的专业价值观。 守正,就是守本心,敬本业,立本职。只有守住了“根”与“源”,才能根基稳、方向正、力量凝。
1守本心——心散则百散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本心比金钱更重要
本心即本性之心,就是初心、真心。 在当下,守本心,就是克服畏难心、恐慌心、焦虑心,树立信心,守得云开见月明,让时间成为衡量价值的最好标尺。 文化 旅游 上承家国情怀,下接人间烟火,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旅游 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国内大循环背景下,文旅是提振消费的主力军,是引领消费升级的主渠道,文化和 旅游 的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 社会 的发展质量。虽然冬天会很长很冷,但也是疫情的最后一个寒冬,所以我们要守住本心,做好最坏的打算,同时朝最好的目标努力,奋力活下去,并且活的更好,活的更持久。
2敬本业——不变等,乱变找
守住自身优势主业
本业就是本来所从事的行业。日本有3000家两百年以上的企业,企业长寿的最大秘笈就是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幻,都踏踏实实地坚守本业。 做生不如做熟,做熟不如做透,专注本业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品质,也许会失去某些潜在机会,但同样可以规避不确定的风险。 现在文旅行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赛道,一是城市更新,二是乡村振兴,基本上把祖国的大空间全部囊括起来,文旅企业只要守住本业,择机破局突围,就有希望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对于巅峰智业而言,我们会更加注重 内功修炼,精于专业,深耕细作,做好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全过程服务的主业。 比如我们已服务广东省连平县一年有余,打造了连平乡村振兴5.0模式,树立了一个乡村振兴的 旅游 样板,这就是精耕细作守本业的回报。
3立本职——要当好产品、好服务、好内容的三好生
本职,就是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于文旅人而言,真正创造好产品、好服务、好内容,让大众所接受、认可和喜欢,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对客户服务的能力做到极致,这就是我们的本职。 旅游 业的本质就是要让游客通过差异化的体验,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而辽阔,让人更好地成为人。所以大道至简的一句话,就是要能够打动游客的心。 旅游 者到达目的地,大体都有12个头的需求,有看头、有玩头、有住头、有吃头、有买头、有说头、有行头、有学头、有疗头、有拜头、有享头,做好了这11个头,自然就会有回头。只有真正走进游客的心里头,有同理心,能换位思考,能真正理解他的甜点、痛点和兴奋点,才能够找到你的卖点、盈利点和增长点。
四、创新
“四化”并进,破局前行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产品定式,模式定论。创新与守正辩证统一,相互促进。 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除了诗和远方,还要有市井和烟火,有 科技 和温度,有虚拟空间和有趣灵魂。
1 健康 化——触摸人间烟火气儿
健康 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
大 健康 时代已经来临。 全民 健康 意识因“疫”提高, 健康 生活成为关键词。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城市生活压力增大、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亚 健康 人群增长、环境卫生问题凸显等, 健康 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2022年 健康 旅游 发展有三大热点方向。一是 体育 健康 游, 今年有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卡塔尔世界杯、世俱杯等大型赛事, 体育 大年或将 体育 健康 旅游 推向热潮; 二是绿色 健康 旅游 , “双碳”目标催生的绿色交通、绿色住宿、绿色餐饮、绿色景区、绿色购物、绿色演艺等将成为潮流; 三是中医 健康 游, 中医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6亿的Z世代 养生 大军,以及国潮 养生 风等传统文化的复兴,将使中医 健康 游持续兴起。
2数智化——游前、游中、游后全程在线
数智让 旅游 管理与服务更高效
数智化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变成现实。 打开手机应用,酒店、交通、门票、 美食 等在线服务一应俱全, 旅游 让生活更美好,数智让 旅游 更高效。比如北京环球影城、上海迪士尼等大型主题公园由于数智化的管理与服务,大大提升了运营效率,游客可通过官方app预定门票,查看游玩线路,查看排队时间等,节约了大量时间。
数智化让管理与服务更高效。 在数智化应用中,产品和服务是核心,线上与线下融合是关键,客户数据的有效获取和利用是发展的动力。比如我们开发的“文旅好IP”微信小程序,是一款文旅企业营销的数字化工具,可以提供在线品牌库查询、精准供求对接等服务,目前已有上千个优选商家入住。所以说,用数智化手段加持,提供高效的管理与服务,是 旅游 企业疫后振兴发展的必要举措。
3体验化——快速找准新赛道
万物皆可沉浸的体验时代来临
“新场景+新物种+新体验”大行其道。 万物皆可沉浸、皆可互动体验的时代已经到来。从全息光影餐厅到VR酒店,从“剧本杀”角色扮演到沉浸式主题公园,从数字体验展到AR 旅游 纪念品,沉浸式体验为消费提供了新场景,为文旅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新场景+新物种+新体验”核心特点,就是 做足做极致1个主题功能+沉浸式场景+延伸业态+IP复制与扩张力,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全新的 旅游 空间载体和体验方式。
“文化+ 科技 + 旅游 ”风头正劲。 高 科技 为 旅游 演艺注入生命力和灵魂,让 旅游 演艺创意实现无限可能,并且有些高 科技 本身也成为 旅游 演艺体验的有机组成部分,为 旅游 演艺高效发展赋予了巨大潜能。比如刚刚获得年度“ 旅游 科技 创新项目”提名的《天仙配新传》,以及《悟道·汉仙岩》、《顺德欢乐海岸空间秀》等,通过国内顶级高 科技 舞台技术,真正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多元全新顶级体验。
4运营化——从流量到留量,实现
全要素、全场景、全生命周期运营创新
匠心运营要做到极致。 你用几成的心思,市场就会给几成的反馈!打造以人为本的软硬服务,以运营为导向,以终为始,从重开发转向重运营,从重物到重人,从重硬件到重体验,变过路客为过夜客,变观光客为休闲客,变休闲客为度假客,变度假客为生活常客,最终实现从流量到留量。
做好运营经济。高颜值是外壳,好内容是灵魂。内外兼修才是可持续运营的法宝。运营不单是设计出一个有颜值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商业逻辑、产品适配、对客服务、品牌营销、用户画像、体验沉浸、盈利模式等多个纬度的跨领域、跨专业的运营创新整合。 要真正的跳出门票经济,紧紧抓住游客的需求,整合各方赋能内容和产品,并通过精准精彩的营销卖出去。比如2021年各博物馆、主题公园等参与的文创雪糕大挑战,折射出文旅消费逐步走向“线下产品消费—线上内容生产—线下营销反馈—再次体验”的闭环,实现了文旅业生态环境的重构。这对以门票经济为主的传统景区,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启发,是运营思维的一个成功实践。
长河曲折却东流不改。市场始终在,消费不会没,产品、服务与模式要顺势变革,“守正”“创新”将成为主旋律。
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我们要在不确定的过程中把握确定,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面对未来、引领未来、成就未来。
既然选择了远方 , 就不惧风雨兼程!
顺势变革,守正创新,花开有期!
旅游业何时才能恢复正常呢?
既然2021年没有赚到钱,马上2021年就该过去了,大家一定要多多的规划一下2022年的挣钱门路,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一聊2022年哪些项目可能非常赚钱!
首先给大家分享的是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业也是近几年来农村非常看好的一个项目。在以前,乡村的旅游业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以农家乐为主,还有就是以办什么文化节为主,这样的乡村旅游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而是需要提供更好更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因为有各种措施的扶持,这个行业,之后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其次比较推荐的事绿色干洗店,不少朋友在生活中都跟干洗店打过交道,城市里干洗店也是随处可见。绿色干洗店不同于传统的干洗店,这类店使用的洗涤剂几乎对衣物没有损伤、而且对人体安全无害。开一家绿色干洗店的成本低,收入还是比较不错的,因此在2022年这个行业可能迎来更大的发展!
还有就是推荐做母婴相关的行业,随着三胎的放开,母婴产品也是市场热门,随着大家生活水平提高,各种消费层次也和提了。而母婴的花费肯定是少不了的,在这一行的价格利润也是非常的大,简单的一罐奶粉就是几百块,还有婴儿纸尿裤这些日常消耗很大的东西,做起来绝对能赚不少钱。
最后给大家介绍的,是做电商,大家日常生活中一定也都有网购,现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因此,这个行业有多赚钱也是显而易见的,现在做电商选择多成本低,是非常不错的!
以上就是几种在2022年可能会很挣钱的行业,大家一定要多多的了解和研究,只有多多的了解才能让在创业路上少踩坑!
答案是肯定的。国内虽然有很多大好的风景,但是,出去走一走也是不错的选择。
旅游业恢复了,尤其是对于旅游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大喜讯,高兴到奔走相告,终于可以去国外旅游了,喜悦的心情开始放飞起来,我也有同样的感触,期望疫情在 全 球 范围内尽快结束,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旅游业发展得更好更上一层楼。到各地走走看看,是多数人的梦想。
我的前半生为了生计,没有那个条件,现在退休了就希望到处走走,都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去游览一下,人生才不虚此行。前几年刚退休,还是走了一些地方。今年1月本来已经报了 迪 拜 去旅游,结果2月接到通知因为疫情取消了。如果 疫 情 全面结束后,除了国内的景点要去游玩,国外的也会选几个和我们国家关系比较好的,安全指数比较高的地方走走看看。
前年自由行到了 泰 国,玩的还是不错。我去之前半年前就做好旅游攻略,出行三个月前买了特价 机票,在网上自己订房定当天游,都比较方便。
总之,有机会还是要走出 国 门 去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我想,很多人都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