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游新闻

河源南园古村简介-河源南园古村

河源南园古村简介-河源南园古村

据村落老人说,清末民国初年,在面积只有约1.5平方公里的村落内,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绅豪宅有100多座。现保存较好的有老楼、新楼、老衙门、新衙门、大夫第、下地塘等,是游人浏览的好景点。

古村落南依东江,西临徐洞村与东源县城相连,东北紧靠仙塘镇,东江呈东南流向与古村落擦肩而过,京九铁路从东西方向横贯而下,仙塘火车站近在咫尺;古村落与205国道也仅距1公里;东江航道可通百吨轮船直达珠江口水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古村落从古至今都是个繁华昌盛之地。

据记载,仙塘潘氏一世祖铭德公的父亲伯澜公因战乱流落于韶关一带,后定居于翁源甫镇,成为该地潘氏开基祖,却不料天有不测风去,明朝成化四年,因粮加租,与县官结仇,灾祸临头,被迫令遣散妻儿老少,离乡背井,迁居各地开基建业,伯澜公长子铭德,迁居顺德县冲鹤乡,明十年,铭德公携家眷又迁河源县老城青云里居信,相传铭德公经营鱼种买卖,初始落脚时,租房居住,后来才买房一座,生潘洋、潘溢二子,后至洋公三代孙链公,和溢公六代孙念梅公从槎城先后迁来仙塘定居,开荒拓土,至今已有400年历史了。

去河源旅游必去的地方有哪些

南园古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2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终年常绿,四季如春,冬天自然温和,春季风和日丽,百花盛开,春意盎然;夏季多阵雨,雨过天晴后,视野清晰,色彩分明,视线良好;秋天,天气晴朗,温和,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南园古村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南部,地处东江河畔,江水呈东南流向傍仙塘而过,陈田嶂、蝴蝶岭、柯树岭、碣砑山等环绕仙塘,瓷土矿产含量丰富,东江航道可通百吨轮船直达珠江口水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古村落从古至今都是个繁华昌盛之地。

全村水田面积450亩,果林300亩,松林地9800亩,无荒地残次林,都是丘陵山地,陂度在20度以下。在南园古村活跃着大批工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如从事建筑和生产工具制造的有木匠、铁匠、泥匠、瓦匠;从事日用品打制和维修业的有竹匠、篾匠、焊匠、补匠;从事服饰业的有织匠、银匠、鞋匠、剃头匠;从事文化、信仰和娱乐业的有纸匠、画匠、笔匠、影匠等。

南园古村农业发达,但人多地少,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手段是手工耕作,预测气象、掌握节气事关重大,一般情况下,早田插秧、花生播种都是在清明之前完成的,故有 “清明前,布好田”的说法,大家都得将农事赶在清明前完成。

5、村落结构、族系分布及层居住环境概况

古村南有东江作护,四角设炮楼高筑,由多座围龙屋连成一片,从战略防御角度方面考虑,房屋均由围墙围起,设一斗门,百姓均由斗门出入,起到防盗和御倭的功能。

古老的南园古村,大都是聚族而居。都是潘家的后代,宗族结构单一,一个村落也就是一个姓氏的,具有血亲、胞亲关系的大家庭。小屋二三十户,大屋可达上百户,户与户之间房檐相连,走廊相通,不出门便可走遍全村的家家户户,单家独居者极少,现在仙塘镇潘氏族系主要分布居住在红光村和仙塘村两个古村落中。

经过数百年的古村先民建设,村落中汇聚有300多座府第、商宅、宫庙等古建筑,至今还有36座保存较完整地古建筑。官员、商贾多住青砖砌成的府第式围屋建筑,而平民百姓住的则是泥砖砌成的其它较矮小围笼屋。

河源市南园古村有个大夫第是吗?

万绿湖

华南地区第一大湖,又名新丰江水库,是华南最大的生态旅游名胜,因四季皆绿,处处皆绿而得名。2002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区。距广州、深圳均在200公里以内,堪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万绿湖是依托新丰江水库建立起来的风景区。位置:河源市东源县万绿湖大道

佗城

原称龙川城,是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设县治所所在地。为纪念首任县令后为“南越王”的赵佗,故称为佗城。佗城是“世界客家古邑、岭南文化名城”,是秦朝岭南四大古邑唯一一个保存最完整的古城,是岭南历史上建制最早的一个县,属“岭南第一古镇”,至今已有2225年历史,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的美称,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位置: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学宫旁

林寨古村

林寨古村以中国最大的四角楼建筑群著名,位于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内,是广东省省首批27个古村落之一。拥有“全国最大四角楼古建筑群”的古村落,现仍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24座,是典型客家风格的四角楼,其规模大、数量多、建筑艺术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在全省乃至全国实属罕见。位置: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石镇村

霍山风景区

霍山风景区是广东七大名山之一,是省级森林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区。属丹霞地貌,有“丹霞山第二”之美誉。霍山以它奇特的山形,清幽的岩宇,悠久的历史而著名。山里三组峰峦组成一个体,傍无延缘,气势磅礴,奇峰突起,峭石峥嵘,百态千姿,景色秀丽。山上泉水清洌甘甜,久旱不竭。东峰之下,一湖环山,湖光山色,美尽粤东,全山计有二十七岩、四十八峰、十一泉池、八大洞府等名胜古迹。

位置:河源市龙川县田心镇东江村

野趣沟

其野—如云南的原始森林西双版纳。其幽—似”青城天下幽”之称的四川青城山。野趣沟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大桂山旅游大道中段,距市区约10公里。面临碧波万倾的万绿湖,三面山势层峦叠嶂,巍峨峻秀,古藤巨树遮天盖日,飞瀑流泉百重千层;以树奇、石怪、沟幽、水秀之独特的原始山水自然风光,展现其以野性之乐释放人生欢情,以野性之迷解读生态文化,以野性之美展示自然魅力。这里有欢乐激情的野浴乐,雨中蹦迪,惊心刺激的水上速滑;有野炊乐和味美的竹筒饭;有风情、变化多端、野趣无穷的狐狸坳木径野嬉步行区;其中有花迷、树迷、藤迷、药迷,和千年不解之迷的”天书石”;有自然空调美誉,令人感觉最舒适的响水坪休闲区。

南园古村

南园古村是河源市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客家古村落。它位于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紧靠东江西岸,距离河源市区12公里。这里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和独特的客家风情,构造成了颇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河源东源县老衙门

是的,在河源市东源县仙塘镇政府对门前直去不远就到了。不用到仙中。

在整个南园村中,大夫第保存有最完美的木雕和壁画。我们可以到右边看一看大夫第的简介,了解一下何为“大夫第”。

有一些年青的朋友看见“大夫第”这个名字的时候就会问道:“是不是古时候有哪位著名的大夫在这里住过啊?”其实啊,此“大夫”非彼“大夫”也,古时候的“大夫”是指在皇帝身边辅政的官员。眼前这个“大夫第”就是这种官员的住所了。

大夫第筹建于清朝同治元年( 1862年),直到光绪十年(1884年)才建成,历时二十二年,经历了潘氏十三世潘树球、十四世潘思灏、十五世潘郁文祖孙三代的共同建造,耗资10000多银圆。

进入了大夫第的门楼,一块空地是院内,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正面墙上的窗户有点特别,其实它是“帝”字窗。这种窗子并不是普通的建筑都可以用,因为它代表这个屋子的主人在当时是享受高官厚禄;另一种说法是指这幢屋子是经过皇帝特许才建的。所以说这样的房子里面住的人是有来头的。

正门的左边有一条保存完好的巷子,这条巷子也不是普通的巷子哦,它的名字叫“青云巷”。 “青云巷”寓意“青云直上”。

其一:“巷”与“上”皆音,读之顺口,寓意明显;

其二:“青云巷”都位于两座建筑之间,三面高墙耸立,形成一条通道,抬头只见青天白云,进入里面层层升高,取其“青云直上”之意,俗称“青云巷”。

“青云巷”既美观又实用。它合理地分隔了建筑空间,又起到通风透气和防火的作用;同时,“青云巷”又寄予了主人对子孙后代的期望:步步高升、青云直上。

从“青云巷”直接进到“大夫第”里面。大的天井是作为采光和排水用的,它把中厅和上厅分开,使两个厅堂的光线更加充足,天井又汇集了四面的水,通过暗沟排到屋外。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客家民居的排水系统。

也许有些朋友会注意到这里的建筑都看不见水沟,因为我们都采用暗沟排水。屋子底下的水沟弯弯曲曲、纵横交错,像这座大夫第从建成至今,已经 100 多年了,但是从没有发生过下水道堵塞的问题。那么这里面就有讲究了。客家人注重风水,不愿意把自家的风水一下子冲出到外面去,所以就把地下的暗沟造得七弯八拐通到外面。为了防止长年累积的泥沙把水沟堵住,所以在造暗沟的时候,就把不同数量的龟放到里面,一般都是放入小龟,然后再把进水口和出水口用铜钱窗封好。

水沟里面的龟经常在下面爬来爬去,所以就起到了疏通沟渠的作用。龟很长寿能活几百年,所以又有一种很好的寓意。它在里面维持生命的食物主要是一些流入沟里的肉菜小碎,然后还可以抓那些生活在暗沟里面的蟾蜍和蚊虫作为食物。

暗沟里的龟除了起到“清道夫”的作用外,还寓意了长命百岁。从这一点也体现了客家人的聪明智慧,证明了我们远古的客家人已经会使用生物技术进行净化环境,疏通水渠和防治蚊虫。

大夫第的中厅叫“贻燕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屋子梁柱上面一些保存完好的雕刻,以龙凤为主的图案反映富贵方面的主题。这些雕刻的用工之细,做工之精细可见一斑。整座屋子雕刻的图案,没有哪两幅图案的形状和内容是相同的,令人感到惊叹!

中厅前面墙上的壁画,保留至今仍然十分清晰、完整。左手边有一幅“富贵长寿图”,图两边是两首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右手边有一幅“英雄独立”图和两段《藤王阁序》的开篇之句;这里的诗歌和壁画反映了主人退官后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主人独特的品味和高雅的情节。

南园古村。

南园古村落的客家民居古建筑始建于明末终于清初,这里的客家民居建筑为府第式结构,现存的古建筑群有15万平方米,共有36座,建筑年代不一,每座建筑都有厅、房、天井、走廊等等。厅分上厅是客家人供奉神仙和老人百年归寿后暂放供后人祭祀的场所,中厅是家族议事以及接人待客的地方,前厅多为过道;房子又分为主人房、厢房、书房、楼阁、厨房、澡房等等;另外还有走廊、巷子、斗门以及后花园。

客家民居建筑选址讲究座向和主次对称、一般选址坐北朝南,外型堂皇美观,多采用青砖为墙,雕梁画栋,工艺精美,这些古建筑,汇集了明、清及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荟萃了木雕、石雕、彩绘等客家民间工艺的精华,又融入了外来的建筑艺术和我国宫殿建筑文体。所体现的特色是:取材便利,楼体坚固牢靠、规模大、结构封闭一体,同时客家民居还体现了阴阳思想和家族观念思想。首先是阴阳思想;其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协调,注重“天人合一”,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形可以通过增加半月形花台、修建池塘或者建筑斗门来调整座向问题,以达到阴阳来平衡和适应环境,集中反映了客家人的阴阳思想和封建思想。其次是家族观念思想;其建筑规模大,主次分明,屋内住人按辈份高低及尊卑来分配房间,体现了客家人宗族伦理思想,民居建筑的中心位置都安放祖先牌位,供后人拜祭,体现了客家人尊崇祖先的观念。

一座大型的古民居建筑有上百个房间,可供上百户口人居住。厕所、柴草间、畜栏一般都在住座屋两侧一定距离的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就有“大夫弟”、“新衙门”、“老衙门”、“老楼”、“新楼”“古炮楼遗址”“柳溪书院”等,充分体现了其古民居建筑的特色和艺术、出色的防御性及潘氏家族“忠孝传家、诗书启后”的家训。

从村落总体来看,南园古村作为一个自然村落,其客家古民居建筑现保存完整有30多座,不同历史阶段的宗祠、府第、炮楼、学校等建筑物各有其自身的特点,较全面地反映了本地区客家人在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