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文博园作文-武平文博园
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武平升县后,县治由武溪里(今中山乡)迁平川。绍兴四年(1134年),使相张浚派官构筑土城,周长280步,设永平、南安、人和三门。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县尹魏侃夫进行修建,仅留2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武籍兵部主事王琼奏请改筑砖城获准,遣大参刘孟、宪副张雷勘察设计,郡丞黄冕、通守刘渊采砖建筑,至十五年(1502年)十月竣工,城垣长736丈,高2丈余,设城垛1530个,窝铺16处,开迎春、南平、秋成、北高4门,又在东西各开水门,以排洪水。筑县城费用取于武平县丁粮和上杭河税。王琼私人捐助银八百两。
明崇祯元年(1628年),知县巢之梁将城墙加高3尺。清代进行过4次整修,增建窝铺40处,官房1间。民国24年(1935年),粤军严应鱼部驻扎武平时,在城坦周围加筑炮楼十余处。至1949年,全县只有5条窄小街道,私人小店近200间,城区面积仅0.6平方公里。
建国后,交通事业迅速发展,旧城墙有碍交通。1951年,开始拆除,至1969年,仅剩下南安门。“”期间,曾有过改造旧城区规划,因不切合实际,要求过高,而无法实施。“”期间,城区建设处于无政府状态,建筑物参差不齐,公共设施不配套。城区建设虽有发展,但布局零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武平县城建工作逐步走上正常轨道。1984年制订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并着手小区规划和道路、排水、排污、防洪等分项建设编制工作。1987年城区面积扩大到4平方公里,比旧城扩大6.7倍,有14条街道,其中8条新街,总长7680米,有临街商店、服务部830家,4至6层新楼逐步增多。此外,还兴建平川广场、人民体育场,各项设施基本齐全。旧城基本被改造,一座新的县城已初具规模。
2009年第九期旧城改造完成拆迁补偿450户,补偿资金1.8亿元,安置房已动工建设,安置地完成“三通一平”;闽粤赣边客家生态文化城进入实施阶段,将军广场、影剧院、青少年宫等完成规划设计;法院、平川中心学校、实验幼儿园、仁济医院完成迁建选址;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投入运营,城区机械化定点屠宰场基本建成。完成碧水公园映碧湖建设及南门大桥除险加固,新建丰平路、育才路(一期)。完成岩前、象洞等12个乡(镇)集镇总规修编,规划实施蛟湖开发、十方商业一条街、岩前产权式酒店等88个集镇建设项目,中堡、武东、大禾及56个村“家园清洁行动”通过省级验收,十方镇被确定为市中心镇建设试点;6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村庄整理试点村、10个综合示范村初步建成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样板典型。 民国24年(1935年),武平县政府创办苗圃,划县城东门外先农庙(今县印刷厂一带)附近荒山500余亩,租用民田9亩为基地,从事路树培育,作为全县的公有示范林区。民国29年,改苗圃为县农场,为全县农村生产科技机构。民国32年,改为“农业推广所”,设技术推广员、助理员各2名,从事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等农林技术工作。旋因时局动荡、物价暴涨、经费拮据,业务难以开展,职工纷纷离任,基地荒弃。
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发展科技事业。50年代初,大力推行水稻品种改良和耕作制度改革。1957年成立武平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60年2月设武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科学研究技术革新代表大会,全县掀起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虽然由于一哄而起,脱离实际,效果很差,但在破除迷信、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方面起过一定作用,在技术革新方面也有一些进步。
“”初期,科技机构受冲击,科技人员受批斗,科技事业受到严重损失。1975年7月复设科技机构,并逐步开展科技活动,普遍建立农村“四级农科网”,大力推广水稻矮杆良种和先进的栽培、植保技术;工业方面,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普遍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在县内逐步贯彻执行,促进了科学技术事业的迅速发展。通过技术职称评定和颁发科技成果奖,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学研究和科普活动日趋活跃。在林产化工、机械制造、立体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1978年至1987年,有17个科技项目(次)获得省、地的科技成果(进步)奖。林产化工厂生产的“帆船牌”松香,两次获得国家产品质量银质奖,行销日本和欧美等国。汽车配件厂生产的“平川牌”硼铁汽车缸套评为省优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
1987年,全县有在职科技人员3582余人,其中取得中级技术职称96人、初级技术职称871人(不含在县外工作的),初步形成一支多层次、多专业的科技队伍。
2009年,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县。利用“6·18”对接项目成果86项。投入6019万元实施22所中小学、幼儿园迁建或改扩建工程。武平一中学生方洋以总分678(658+20)分获全省文科投档分状元,武平一中学生程美华以总分720分获全省理科原始分状元。投入1200万元新建县医院病房大楼,投入1056万元实施县中医院迁建工程,投入350万元实施乡(镇)卫生院建设。开工建设海西中山百家姓博物园。投入900万元建成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5个光华图书阅览室、23个农家书屋。《梁野神韵》在市文化周活动中获得八个奖项,是获奖最多的县份;《走出围屋》剧目在省二十四届戏剧节中获得四个奖项。在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59枚、银牌38枚、铜牌20枚。保持省“优质服务先进县”荣誉。城区数字电视转换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成2所乡(镇)敬老院。完成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修编,并通过省国土厅批准。 综合通信能力不断提高,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移动通信已覆盖全县各地,网络通讯迅猛发展;截止2008年,有水电装机容量10万千瓦,由三条110千伏输变电线路,3座110千伏和9座35千伏变电站构成的独立电网,既可并入省网运行,又可自行对外供电。2009年兴建一座220千伏的变电站。城镇化进程加快,山水园林式风景城市已初具规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武平县客运中心——商贸城建设工程位于平川镇青云山岩子门地段309省道旁,北面为正处于施工阶段的城市主干道。该工程总投资约2.2亿元,用地面积10万平方米(150亩),其中:商贸城占地6.67万平方米(100亩),分二期规划建设,一期占地4万平方米(60亩),二期占地2.67万平方米(40亩);客运站占地3.34万平方米(50亩),2009年4月动工建设,2010年6月前完成客运站房建设,10月正式投入使用。
武平县文博园是武平县重点项目,它将成为闽粤赣边的文化宝库和工作品牌、武平对外以及闽粤赣边文博交流中心、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闽粤赣边文化艺术收藏品的交流集散地,是武平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文博园一期工程主体建筑面积6366平方米,总投资约3000万元,2009年1月1日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各馆具有自身特色,又有机融为一体。二期工程拟建刘亚楼将军广场。武平文博园计划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后将集两岸客家艺术博物馆、中央苏区博物馆、武平历史博物馆、刘亚楼纪念馆、知青馆、名人馆等为一体的全县综合性、标志性文化设施的仿古博物馆群建筑。
武平县旅游景点
2023年1月10日。武平图书馆是县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项目,也是县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于2023年1月7日开始试运行,1月10日正式开放开馆,项目投入使用后,将极大地提升武平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将打造成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文化服务阵地,更好地满足武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提升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武平文博体育馆开放时间
武平县旅游景点:梁野山、千鹭湖景区、武平下坝乡狮子山、文博园。
1、梁野山
梁野山又叫梁野仙山,位居古代武平平川八景之首,这里有万亩红豆杉森林,许多珍贵的植物和稀有的动物都在这里安家,姿态各异的瀑布迭水随处可见。
2、千鹭湖景区
千鹭湖景区是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4197亩,因千亩湿地,白鹭天堂而得名,2019年8月入选武平县首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19年10月获评国家自然教育学校,2020年12月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武平下坝乡狮子山
狮子山属丹霞地貌,山峦起伏,山上多奇石,形态万千,美不胜收。
4、狮岩景区
狮岩古称南安岩,曾列入中国名胜词典,登狮岩,进到洞口,便是古佛殿,正中供奉三尊定先古佛,岩壁上刻有北宋丞相李纲所题的灵洞水清仙可仿、南安木古佛洞居,洞两旁立着护法神,洞右侧供的是一丈多高的如来佛,洞左侧供的是水德参天和妈祖。
5、文博园
武平县文博园坐落于闽西山区客家县武平城西马头山上,是武平县的重点项目,它将成为闽粤赣边的文化宝库和工作品牌、武平对外以及闽粤赣边文博交流的中心、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闽粤赣边文化艺术收藏品的交流集散地,是武平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梁野山、百度百科——千鹭湖景区
武平著名的景点有哪些
上午08:30-11:30下午15:00-17:30。通过查询武平文博体育馆官网得知,武平文博体育馆开放时间为上午08:30-11:30下午15:00-17:30,武平县文博园坐落于闽西山区客家县武平城西马头山上。
游《文博园》之感四年级作文
武平著名的景点有:梁野山自然保护区,武平文博园,武平定光佛祖庙,武平县博物馆,大阳桥,武平狮岩,碧水公园,东留水库,梁野山云礤溪水利等。
好玩的地方有天宫山、龙崆洞、四堡书坊、石门湖、梁野山、梁山书院等等。具体如下:
1)天宫山。天宫山位于龙岩江山乡和雁石乡交界处,是闽西宗教旅游胜地。据记载“常有云气覆之,阴晦时或闻箫鼓声,故曰天宫”。山顶海拔1594.3米,上山羊肠小道蜿蜒盘旋,有一条通风顶的石砌小道叫"鼎盖根",在山中可观云海、奇峰、泉瀑以及晨曦、夕阳、岚雾等景像,令人流连忘返。
2)龙崆洞。龙硿洞也叫龙崆洞,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龙康村,距市区48公里。龙硿洞流水淙淙,景色秀丽,风物宜人,有着丰富的山林景观和复杂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三亿年前的古生代,经海洋三次地壳运动和间歇演变而成。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龙岩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景区,素有“洞中桂林""华东第一洞"的美誉。四周群山环抱,苍松挺拔,修竹成林,云海飘渺,是原野型溶洞山林风景区。
3)四堡书坊。《四堡书坊建筑》位于福建省连城县四堡乡,由雾阁、马屋两组建筑群构成。于2001年6月2日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部分为明清建筑。书坊是雕版印刷场所,称堂、楼或阁。现存林兰堂、翰宝楼、碧清堂、文海阁等八十余座。
4)石门湖。石门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青山绿水、水清如碧、蓝天白云,融为一体,是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5)梁野山。梁野山梁坐落于闽、粤、赣结合部的武平县境内,山系属武夷山脉最南端,是武夷山脉的最南端与广东南岭山脉东头的交会点,面积达14365公顷。最高峰梁山顶古母石,海拔达15384米,为武平第一高峰。
6)梁山书院。梁山书院,是武平县城一座古老的书院,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四合院式,二进院落。主体建筑均保持其原有的清幽典雅风格,充溢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46平方米,建筑面积485平方米。龙岩市,又称闽西,位于福建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临厦门、漳州、泉州,南邻广东梅州,西连江西赣州,北接三明。龙岩是内陆邻海城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枢纽与重要通道。距龙岩市区城东2公里的翠屏山麓,有一处喀斯特溶洞,此洞因岩纹似龙而得名“龙岩洞”,龙岩市名由此而来,是中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
游《文博园》有感
闽西山区纯客家县武平城西马头山上,一座气势恢弘的汉唐风格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如今到武平必去的新景点——文博园。怀着好奇的心情,5月9日下午,我随着XXXX一起来到这个对外以及闽粤赣边文博交流中心、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闽粤赣边文化艺术收藏品的交流集散地,武平人的精神家园,客家祖地文化圣殿参观,领略武平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触摸客家“精魂”。?
文博园内设武平历史博物馆等5个馆,每个馆既独立成馆,又有机统一,集历史性、鉴赏性和时代性于一身。其中武平历史博物馆全面展现了武平深厚的古代文明;刘亚楼将军纪念馆通过各类文物、电子影像,展现空军之父刘亚楼南征北战、叱咤风云的光辉一生;中央苏区(武平)纪念馆生动再现、、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平生活、战斗的足迹;情缘馆记录了各级领导对武平的关怀,以及武平乡贤心系桑梓的情怀。这个用1000多件文物还原武平客家筚路蓝缕的神圣殿堂,就这样悄然耸立在闽粤赣边。?
当我站在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文博园前,见到的是“青瓦白墙、中西结合”的主楼、附楼相互映衬,掩映在苍茫的群山之间,身后则是视野开阔、一片苍茫的将军主题公园。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这个有着“闽粤赣边客家生态文化城”之称的项目给我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整个文博园让我看到了武平深厚的古代文明、红色文化、苏区精神以及浓厚的桑梓情怀。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每一个参与武平建设发展的人,都必须读懂武平的历史,同时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把理解历史当作把握人生的一把钥匙,从而找准定位、弘扬特色,继续为武平文化建设做贡献。?
这次参观,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武平这个千年古邑深厚的文化积淀,回顾了苏区红色精神,体会到了高科技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推动力。历史的风雨飘过千年,革命的点滴历历在目,在文博园里,一幕幕“真实”的场景我看到了武平人民在革命战争的峥嵘岁月里,在中国***领导下,点燃革命的烽火,吹响革命的号角,播下革命的种子的身影。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党的组织和革命武装从未中断,革命火种从未熄灭。数万武平儿女参加革命战争,四千子弟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数千名烈士为革命捐躯。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是武平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离开了文博园,我陷入了深思,这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思考。参观只是一种形式,学习才是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平常工作中时时刻刻将红色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
动。我们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我一定要争取早日加入***,成为***员的一份子,用客家的“精魂”指导今后的工作,用一个真诚的心投入到武平崛起的工作中去,争当一名武平文化建设的践行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