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游客调查表怎么做-旅游景区游客调查表
旅游最终还是应该让老百姓高兴,旅游是个高兴的事情。就要关注老百姓怎么想,不是专家和某些机构代表他去想。这是做满意度调查最本质的理念问题。
汇调研致力于景区服务质量提升、打造城市名片方面拥有多年专业市场调查经验,汇调研通过了解游客对某项服务/服务需求/价格/产品等的意见、观点、想法等,确定改进方向,提升景区竞争力。是国内较早开展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的机构之一。服务对象包括:各类收费、免费公园,文化景区、自然景区、游玩景区以及娱乐景区等。项目类型——调研测评类和咨询培训类
景区测评:园林景区第三方服务质量检查,旅游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景区服务质量第三方满意度,旅游市场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估调查,景区开展第三方旅游服务顾客满意度调查,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策略,旅游景区第三方测评,旅游满意度调查,游客满意度调查,景区市场调查,游客消费行为调查
景区咨询培训:景区管理培训,景区营销咨询,景区经营服务提升培训,景区全套系统化服务方案
求一篇以《泰山旅游客源情况》为题的调查报告
1.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保护是指维护资源的内在价值,防止资源被破坏和污染,保持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原有风貌,对被破坏的旅游资源进行管理。
旅游资源保护包括对旅游资源形成的景物、景观、环境和意境的保护。其中,景物是奇松、怪石、森林植被等自然景物,以及古今人造移动物、历史遗迹等。
景观是那种与景物共存的,包括衬托景物的其他次要景物。
环境是景物存在的空间环境。意境指的是环境氛围,即环境给人的感觉。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资源,就没有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然而,旅游资源是脆弱的,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可以在一定时间后自行修复,有些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削弱和损害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保护旅游资源就是保护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涵盖面广,既有大自然赋予的自然旅游资源,也有人类活动创造的人文旅游资源。
其中,前者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资源对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
2.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有何异同
发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发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破坏。一方面,旅游资源的开发会改善和美化资源环境,开发带来的旅游收入也会为资源保护创造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旅游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都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是矛盾的辩证统一。它们可以共同改善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发展和保护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
1.保护是发展和发展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旅游资源是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一旦被破坏,旅游业就失去了依赖的条件,就根本没有发展。因此,保护是发展的前提,是发展与保护的主要矛盾。红色草原旅游资源丰富,很多都是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尤其是湿地草原和安多游牧文化。这些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鉴于目前的客观条件,可能还难以充分开发。所以先保护起来才是上策。但部分旅游资源仍存在如何开发的争议,且涉及开发后的环境、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可先保护后开发。
2.发展是保护的必要体现,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源保护最终是为了旅游业更好的发展。因此,必须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发挥其功能和效益,具有现实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只能通过发展来体现。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导,是旅游资源价值的充分体现。比如川西北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麦洼寺,就是外界了解藏传佛教文化的一个窗口。只有通过合理开发,才能走向世界,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佛教圣地,才能充分体现其保护价值。随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素质的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美国对旅游的需求是多样化和复杂的。开发能体现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和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产品,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目前红原大草原有旅游产品可供游客选择。
3.发展本身就意味着保护。一般情况下,合理、科学地开发旅游资源是为了更新旅游资源,而不是让它们保护自己来延长它们的生命周期。还有改善和美化旅游资源和环境,增加其可及性;或收集整理人文旅游资源,再现其辉煌。同时,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一部分旅游收入也可以以各种形式返还给资源地,用于资源地的环境重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就是保护。红原县申报红原大草原AAA景区,做《红原县旅游经营管理办法》,《红原县牧家乐管理办法》。这些措施是红原草原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的第一道保护网。
(2)保护与发展是矛盾的。
1.某种程度上,发展也是一种破坏。包括旅游开发造成的损害和非旅游开发造成的损害。虽然旅游资源的破坏不仅仅是开发造成的,还有其他社会文化原因,但开发造成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这与保护资源背道而驰。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必然会造成某种破坏。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在局部破坏的前提下,对资源地进行适当的建设。可以说,没有破坏就没有发展,破坏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粗放型发展模式普遍存在,这使得积极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破坏。红原草原标志性景点月亮湾就是一个例子。因为资金投入和技术限制,月亮湾观景台的植被和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那种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失衡,是对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
其次,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会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由于管理不善,涌入资源的游客往往超过其承载能力,从而对资源本身造成致命的破坏。大量游客带来的噪音破坏了寺庙的庄严气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乱涂乱画参观这里,对旅游资源是极大的破坏。
再次,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性,开发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可能对旅游资源是毁灭性的打击。虽然游客与资源所在地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互动是相互的、双向的,但事实上,外来文化和外来游客对资源所在地(旅游目的地)的冲击和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的资源所在地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卖*、犯罪和的产生和发展,居民的变化资源所在地的观念和意识,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状况、经济意识、审美倾向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民俗的同化和庸俗化等。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了旅游资源及其环境。
2.保守保护阻碍发展。因为害怕发展造成的损害,很容易防患于未然,导致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资源的开发。片面保护而不开发资源,就体现不出资源本身的价值,旅游业也就发展不起来。
3.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的关系知网
旅游景区是指有明确区域场所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独立行政区域,可满足游客观光、娱乐、健身、求知和其他旅游
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游客在此短暂停留和游览的地方。旅游通道连接着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是整个旅游系统的桥梁。他们对旅游目的的地下定义是一定地理空间内的旅游资源与特殊的旅游设施、旅游基础设施等相关条件有机结合,成为旅游者的目的地停留和活动,即旅游目的地。在不同的情况下,旅游目的地有时被称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胜地。
吉日旅游走亲访友,工作旅游,一个好的预兆从选择一个好的吉日旅游开始。
联系:旅游景点包含在旅游目的地内,但旅游目的地的概念更广。
4.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的融合
随着旅游业的爆发,旅游安全事件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管理不力、防范措施不到位、景区不可控,传统景区在管理运营中存在诸多问题和痛点:
景区没有统一的管理平台,各系统相互独立,存在信息孤岛;
面向运营、面向物流、面向游客的系统数据分散,景区管控能力和管理效率低,管理者无法了解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
系统很难给出快速反馈,面对突发情况,它能t提前预警,及时了解,快速处理。
大数据时代,景区的智慧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可见服务比如扫码入园,智能导游。景区精细化管理成为智慧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慧花湾:安全,绿色,智能,适合游泳!
这是游客华电湾的评价。与传统景点相比,哪里智慧华电湾吗?
景区管理的动态可视化;
紧急情况下可以主动报警;
联动可以触发调度;
深度数据挖掘和综合分析。
(3)在年华湾景区,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一个平台掌握景区的整体运行情况,实时感知景区全方位信息。那么,这个智能平台是如何搭建的呢?
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点化湾景区携手郎昆智慧,打造点化湾智慧景区安全智能运营管控平台,并安装了聪明的大脑为了景区!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景区管理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旅游环境,实现旅游服务、管理、营销的智能化。
该平台以郎昆LiEMS平台为基础,整合景区内各种智能旅游业务系统和子平台,对景区的信息、安全、监控、巡检、应急、管控等进行全方位管理,实现目标责任、体系管理、教育培训、设备设施、消防安全、职业健康、相关方安全、运行安全、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应急管理、事故管理、运行管理。
在年华湾智慧景区运营监控屏幕上,安全运营天数统计、安全投入指标统计、人员培训统计、消防设施分布图、人员持证率、特种设备到期监控、安全生产评分、隐患整改、环境监测九个板块一目了然。大屏指标是动态数据,定期更新;座舱图形数据,精确图像;信息可以穿透,业务可以追踪;辅助决策更深入、更彻底,使得景区数据直播。
平台建立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储存应急物资,建立管理台账,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基于应急管理系统,对景区安全事件进行预警和报警。一旦景区出现险情,应急指挥中心可以调用相关监控画面进行应急响应,并指挥相关pe
结合景区管理现状和实际需求,郎昆打造的智慧景区综合解决方案,将旅游市场、旅游管理、旅游营销高度融合,使景区资源和信息得到系统整合和深度开发应用,保障景区安全。
5.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的区别和联系
旅游资源开发包括单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多种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某一旅游点或目的地的开发。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是指旅游资源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和内部交通条件的通畅和便利。
(2)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指主要供当地居民使用,游客也需要依赖的旅游设施。例如供水、电力和煤气系统;道路、车站、码头、机场等。医院、银行等。
(3)旅游上层建筑(或服务设施)建设:主要供外国游客使用的服务设施。如酒店、信息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店、娱乐场所等。
(4)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包括新景点的开发,以及现有景点的改造和更新。
(5)培训服务人员拓展信息旅游资源的功能是指其对人类社会的效用和价值。旅游资源的效用和价值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对于游客来说,其功能主要表现在观赏休闲、娱乐健身、增长见识和心智三个方面,其中观赏休闲是旅游资源最基本的功能;
第二,对于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及其旅游经营者来说,其作用主要表现在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上。
6.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的关系
答:区别在于: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区小,旅游区大。所谓景区,就是根据一定的景观资源和特色划定的,可供人们游览的区域。旅游区是由几个景点和风景点通过交通路线连接起来,可供人们旅游的大片区域。一个是旅游景点,一个是旅游区;小领域大,那这就是区别。
7.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评价标准
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第23号令)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7775-2003)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本细则分为三个部分:
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评分细则
1.这些规则共1000分,分为8大项。各大项分值为:旅游交通130分;旅游235分;出行安全80分;健康140分;邮电服务20分;购物50分;综合管理200分;资源与环境保护,145分。
2.5A级景区要求950分,4A级景区850分,3A级景区750分,2A级景区600分,1A级景区500分。
二。景观质量评分细则
1.这些规则分为资源要素价值和景观市场价值两个评价项目、九个评价因子,总分100分。资源的吸引力是65分,市场的吸引力是35分。每个评价因素分为四个评价得分等级。
2.评分时,由评价小组成员分别对评价项目和评价因素进行评分,最后算术平均得出总分。
3.有关基本类型在规模和丰度评估因素。
4.5A级景区需要打90分,4A级景区需要打80分,3A级景区需要打70分,2A级景区需要打60分,1A级景区需要打50分。
规则3:游客分级规则观点。
1.旅游景点质量等级给游客打分基于游客的观点对旅游景点的综合满意度。2.游客调查综合满意度主要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
3.《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将由现场评估I直接向游客发放、回收和计数
5.《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应该随机分配。分配对象原则上不得少于三个旅游群体,并注意游客性别、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的平衡。
6.游客评分法综合满意度:
(1)游客总分综合满意度100分。
(2)评分标准:
总体印象分20分。其中,满意20分,满意15分,一般10分,不满意0分。
其他16项每项满分为5分,共80分。所有项目中,满意5分,满意3分,一般2分,不满意0分。
(3)评分方法:先计算所有项目《旅游景区游客意见调查表》的算术平均值,再将这17个项目的算术平均值相加,作为本次游客意见评价的综合得分。若单项未在所有问卷中填写,则其他项目(除整体印象项目外)的平均值计入总分。
7.游客综合评分的最低要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意见如下
5A级旅游景点:90分
4A旅游景点等级:80分
A级旅游景点:70分
二级旅游景点:60分
A级旅游景点:50分
对2010-2015年旅游资源的研究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原料和基础,其旅游休闲需求影响着流域资源的范围。对流资源的开发形成景区,景区组合形成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研究可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保障科学管理,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
如何知道来一个旅游目的地游客的客源地
2009年,受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影响,全球旅游市场出现萎靡景象,但上半年,我市的旅游市场逆流而上,实现了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双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接待国内游客数量突破千万,达到1003.75万人,其中有675.89万人选择了在泰安过夜;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3.85亿元,游客人均消费735元,创历史新高。中国泰山网 uJtO[1]fL7C;fM%w?6?2m+oL?6?2a0 ◆ 中青年游客多中国泰山网)b7sl?xP4o Q#j le,V1Z 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在于我市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和旅游基础建设力度,一批新的景区景点相继对公众开放,进一步增强了泰安旅游业的吸引力。从与全省及各地市对比的情况来看,我市国内旅游人数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06个百分点,旅游收入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82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均居全省前列。中国泰山网bV{4qq zZ8^7A中国泰山网$E"` _?T"C%Y | B ◆ 住宿花费重回榜首 V!f [W7pZj#^1K?y ^0 调查显示,省内游客仍是泰安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占据我市国内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达到了511.31万人。据调查,上半年省内游客占来泰旅游总人数的50.94%。从旅游者分布的省份来看,周边省份是泰安国内旅游最大的省外客源地。其中,位居前五位的依次为:河北、江苏、北京、河南、辽宁。`Yy8Q5QM0 %_XX$O&]0中国泰山网ST0L8i,` XJGf 从游客在泰安旅游花费构成来看,住宿花费超过景点、餐饮等重回榜首。调查数据显示,来泰游客在住宿费上平均消费139.79元,占人均花费总额的19.0%;其他依次为景点花费,占18.1%;餐饮花费占17.5%;购物花费占14%;交给旅行社或单位的费用占13.5%;长途交通费占13.3%;自驾车费用占6.4%;其他花费占4.1%。由此看出,旅游六大要素中的吃、住、行仍然是旅游者的主要花费,这三项花费占全部花费的49.8%。中国泰山网geEt+E7g B)CP \*j m"o
oT\0 ◆ 节庆旅游大受欢迎中国泰山网1h r+?,F!v ?%l.T0j
Vg#g q -|0GM#p
{)O2`d0 泰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人文风情都很具特色和很强的吸引力。数据显示,游客最感兴趣的5种旅游资源为山水风光、民俗风情、主题公园、文物古迹和生态旅游,比例分别为89.22%、61.11%、39.49%、24.97%和20.75%(因游客有多项选择,计数为多重计数)。中国泰山网 \`!p| ZX中国泰山网%C O6e.c7tV 从出行的目的来看,大部分游客属于观光旅游,这个比例接近一半,达到了46.99%,其他方面为商务、宗教朝拜、会议、文化体育科技交流、购物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朝拜、文化体育科技交流,同比分别增长1.76%、0.14%,说明我市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推介和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泰山网'u#bk
M7p-e&|[1]R?6?2y(l,ttG$h0 上半年,我市举办了岱庙灯会、“二月二龙抬头·五岳共祈福”活动、东岳庙会、宁阳梨花节、岱岳区栗花节和肥城桃花节等6大旅游主题活动。据初步统计,泰安上半年举行的6项大型旅游主题活动,吸引游客突破3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4亿元。;K K|"ON%e3l5t\0中国泰山网1B1D(Q@K0l?l[1]Q)NP ◆ 瓶颈问题有待解决iD)`3b(K5g0 4E)I8lnb2u.E5`0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上半年,泰安国内旅游呈现快速发展之势,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及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在游客对泰安旅游的综合评价中,游客对泰安游览景区(点)及导游服务、宾馆饭店、景点厕所等设施给予了较高评价(评价采用5分制计分形式,5分表示最好,1分表示最差)。游客对泰安旅游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为3.90分,总体评价良好。但在游客的组织接待、客源的结构方面,我市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中国泰山网,V$[X'U(~(IZ PFV?A%E V:c;H
h0泰安旅行社的接待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也预示着国内旅游组团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旅行社应根据旅游者的不同特点,开发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方式。4Fst(Y NE_;l ~0 从泰安的客源结构来看,泰安国内旅游者中本省游客占了50.94%,其次是河北、江苏、北京、河南四省市,前十名基本为周边省,像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游客来的较少,因此,旅游部门应加强与经济发达省市间的联合与协作,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旅游促销,吸引更多的经济条件好、消费能力强的游客来泰安观光游览。
旅游景区评定标准
如何知道来一个旅游目的地游客的客源地的方法有:
1、调查问卷:在旅游目的地的景区、酒店、旅行社等地方可以发放问卷调查游客的客源地,通过统计问卷结果可以了解游客的客源情况。
2、旅游统计数据: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局或相关部门会定期发布旅游统计数据,其中包括游客的客源地分布情况,可以通过查询统计数据了解。
3、旅游平台:在一些主要的旅游平台上,如携程、去哪儿等,可以查看旅游目的地的酒店、景点等的预订情况和来自哪些地方的游客预订,从而了解游客的客源地分布情况。
旅游景点评价1A 2A 3A 4A A级分别是什么意思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5.1.1旅游交通
a)可进入性好。交通设施完善,进出便捷。或具有一级公路或高等级航道、航线可直达;
或具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
b)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或船舶码头。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容量能充分满足游客接待量要求。场地平整坚实、绿化美观或水域畅通、清洁。标志规范、醒目、美观。
c)区内游览(参观)路线或航道布局合理、顺畅,与观赏内容联结度高,兴奋感强。路面特色突出,或航道水体清澈。
d)区内应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
5.1.2 游览
a)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体现充分。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服务热情。
b)各种引导标识(包括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等)造型特色突出,艺术感和文化气息浓厚,能烘托总体环境。标识牌和景物介绍牌设置合理。
c)公众信息资料(如研究论著,科普读物,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和导游材料等)特色突出,品种齐全,内容丰富,文字优美,制作精美,适时更新。
d)导游员(讲解员)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能满足游客需要。普通话达标率100%。导游员(讲解员)均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本科以上不少于30%。
e)导游(讲解)词科学、准确、有文采。导游服务具有针对性,强调个性化,服务质量达到GB/T 15971-1995中4.5.3和第5章要求。
f)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合理,设计精美,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符合GB/T 10001.1的规定。
g)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计精美,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
5.1.3 旅游安全
a)认真执行公安、交通、劳动、质量监督、旅游等有关部门制定和颁的安全法规,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工作全面落实。
b)要求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有效,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备完好,运行要正常,无安全隐患。游乐园应当达到GB/T 16767规定的安全和服务标准。危险地段标志明显,防护设施齐备、有效、特殊地段有专人看守。
c)建立紧急救援机制,设立医务室,并配备专职医务人员。应当设有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应急处理能力强,事故处理要及时、妥当,档案记录准确、齐全。
5.1.4 卫生
a)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 、乱放现象,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 无剥落、无污垢,空气清新、无异味。
b)各类场所全部达到GB 9664规定的要求,餐饮场所达到 GB 16153规定的要求,游泳场所达到GB 9667规定的要求。
c)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数量能满足需要,标识醒目美观,建筑造型景观化。所有厕所具备并保持完好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厕所设专人服务,洁具洁净、无污垢、无堵塞。室内整洁,有文化气息。
d)垃圾箱布局合理,标识明显,造型美观独特,与环境相协调。垃圾箱分类设置,垃圾清扫及时,日产日清。
e)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餐饮服务配备消毒设施,不应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5.1.5 邮电服务
a)提供邮政及邮政纪念服务。
b)通讯设施布局合理。出入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电话,
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
c)公用电话亭与环境相协调,标志美观醒目。
d)通讯方便,线路畅通,服务亲切,收费合理。
e)能接收手提电话信号。
5.1.6 旅游购物
a)购物场所布局应合理,建筑造型、色彩、材质有特色,与环境协调。
b)对购物场所进行集中管理,要求环境整洁,秩序良好,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现象。
c)对商品从业人员有统一管理措施和手段。
d)旅游商品种类丰富,本地区及本旅游区特色突出。
5.1.7 经营管理
a)管理体制健全,经营机制有效。
b)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健全有有效,贯彻措施得力,定期监督检查,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和总结。
c)管理人员配备合理,中高级以上管理人员均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d)具有独特的产品形象,良好的质量形象,鲜明的视觉形象和文明的员工形象;能够确立自身的品牌标志,并全面、恰当地使用。
e)有正式批准的旅游总体规划,开发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f)培训机构、制度明确,人员、经费落实;业务培训全面,效果良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g)投诉制度健全,人员落实、设备专用,投诉处理及时、妥善,档案记录完整。
h)为特定人群(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配备旅游工具、用品,提供必要。
5.1.8 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a)空气质量达GB 3095-1996的一级标准。
b)噪声质量达到GB 3096-1993的一类标准。
c)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 3838的规定。
d)污水排放达到GB 8978的规定。
e)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保护手段科学,措施先进,并能有效预防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f)科学管理游客容量。
g)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物体量、高度、色彩、造型与景观相协调。出入口主体建筑格调突出,并烘托景观及环境。周边建筑物与景观格调协调,或具有一定的缓冲区域。
h)环境氛围优良。绿化覆盖率高,植物与景观配置得当,景观与环境美化措施多样,效果好。
i)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和游览气氛。
5.1.9 旅游资源吸引力
a)观赏游憩价值极高。
b)同时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或其中一类价值具世界意义。
c)有大量珍贵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有世界级资源实体。
d)资源实体体量巨大,或资源类型多,或资源实体疏密度极优。
e)资源实体完整无缺,保持原来形态与结构。
5.1.10 市场吸引力
a)世界知名。
b)美誉度极高。
c)市场辐射力很强。
d)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独创性强。
5.1.11 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0万人次以上,其中海外旅游者5万人次以上。
5.1.12 游客抽样调查满意率很高。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5.2.1 旅游交通
a)可进人性良好。交通设施完善,进出便捷。或具有一级公路或高等级航道、航线直达;
或具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
b)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或船舶码头。且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容量能满足游客接待量要求。场地平整坚实或水域畅通。标志规范、醒目。
c)区内游览(参观)路线或航道布局合理、顺畅,可观赏面大。路面有特色,或航道水质良好。
d)区内使用低排放的交通工具,或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
5.2.2 游览
a)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服务热情。
b)各种引导标识(包括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等)造型有特色,与景观环境相协调。标识牌和景物介绍牌设置合理。
c)公众信息资料(如研究论著、科普读物、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和导游材料等)特色突出,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制作良好,适时更新。
d)导游员(讲解员)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均能满足游客需要。要求普通话达标率100%。导游员(讲解员)均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专以上不少于40%。
e)导游(讲解)词科学、准确、生动。导游服务质量达到GB/T 15971-1995中4.5.3以及第5章要求。
f)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合理,设计精美,有特色,有艺术感,符合GB/T 10001. 1的规定。
g)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计精美,有特色,有艺术感。
5.2.3 旅游安全
a)认真执行公安、交通、劳动、质量监督、旅游等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相关安全法规,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全面落实。
b)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要求齐全、完好、有效,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备完好,运行正常,且无安全隐患。游乐园达到GB/T 16767(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和服务标准。危险地段标志明显,防护设施齐备、有效,高峰期有专人看守。
c)建立紧急救援机制,设立医务室,并配备医务人员。并设有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应急处理能力强,事故处理要及时、妥当,档案记录准确、齐全。
5.2.4 卫生
a)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剥落、无污垢,空气清新、无异味。
b)各类场所全部达到GB 9664规定的要求,餐饮 场所达到GB 16153规定的要求,游泳 场所达到GB 9667规定的要求。
c)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数量能满足需要,标识醒目美观,建筑造型与景观环境相协调。所有厕所具备水冲、盟洗、通风设备,并保持完好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厕所管理完善,洁具洁净、无污垢、无堵塞。室内整洁。
d)垃圾箱布局合理,标识明显,数量能满足需要,造型美观,与环境相协调。垃圾分类收集,清扫及时,日产日清。
e)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餐饮服务配备消毒设施,不得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5.2.5 邮电服务
a)提供邮政及邮政纪念服务。
b)通讯设施布局合理。出入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电话,
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
c)公用电话亭与环境相协调,标志美观醒目。
d)通讯方便,线路畅通,服务亲切,收费合理。
e)能接收手提电话信号。
5.2.6 旅游购物
a)购物场所布局合理,建筑造型、色彩、材质有特色,与环境协调。
b)对购物场所进行集中管理,环境整洁,秩序良好,杜绝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现象。
c)对商品从业人员有统一管理措施和手段。
d)旅游商品种类丰富,具有本地区特色。
5.2.7 经营管理
a)管理体制健全,经营机制有效。
b)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健全有效,应该贯彻措施得力,定期监督检查,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和总结。
c)管理人员配备合理,高级管理人员均应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d)具有独特的产品形象、良好的质量形象、鲜明的视觉形象和文明的员工 形象,确立自身的品牌标志,并全面、恰当 地使用。
e)有正式批准的旅游总体规划,开发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f)培训机构、制度明确,人员和经费落实,业务培训全面,效果良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g)投诉制度健全,人员、设备落实,投诉处理及时、妥善,档案记录完整。
h)为特定人群(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配备旅游工具、用品,提供。
5.2.8 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a)空气质量达GB 3095-1996的一级标准。
b)噪声质量达到GB 3096-1993的一类标准。
c)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 3838的规定。
d)污水排放达到GB 8978的规定。
e)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保护手段科学,措施先进,能有效预防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f)科学管理游客容量。
g)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物体量、高度、色彩、造型与景观相协调。出入口主体建筑有格调,与景观环境相协调。周边建筑物与景观格调协调,或具有一定的缓冲区域或隔离带。
h)环境氛围良好。绿化覆盖率高,植物与景观配置得当,景观与环境美化措施多样,效果良好。
i)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 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和游览气氛。
5.2.9 旅游资源吸引力
a)观赏游憩价值很高。
b)同时具有很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或其中一类价值具全国意义。
c)有很多珍贵物种,或景观非常奇特,或有国家级资源实体。
d)资源实体体量很大,或资源类型多,或资源实体疏密度优良。
e)资源实体完整,保持原来形态与结构。
5.2.10 市场吸引力
4A、3A级等景区的意思:由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从景区的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经营管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旅游资源吸引力、市场吸引力等方面,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AA、AAA、AA、A级旅游区(点),旨在加强对旅游区(点)的管理,提高旅游区(点)服务质量,维护旅游区(点)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新增的AAAAA级主要从细节、景区的文化性和特色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全文如下: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Standard of rating for quality of tourist attraction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775-1999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06-14批准
1999-10-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的依据、条件及评定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的不同类型的旅游区(点),包括以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区(点)。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H 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0001-1994 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
GB/T 15971-1995 导游服务质量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旅游区(点) tourist attraction
经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包括旅游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度假区、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美术馆等。
3.2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3 游客中心 visitor center
旅游区(点)在区内设立的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休息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
4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及标志
4.1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为四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AA、A级旅游区(点)。
4.2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标志、标牌、证书由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颁发。
5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依据与方法
5.1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确定,依据"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景观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得分,并参考"游客意见评价体系"的得分数。
5.2 "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通讯、旅游购物、综合管理、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八个评价项目。"景观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资源要素价值与景观市场价值两大评价项目。每一评价项目继续分为若干评价子项目。对各子项目赋以分值,各旅游区(点)按各评价项目及子项目的相应得分数确定其等级。
5.3 "游客意见评价体系"是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包括总体印象、可进入性、游路设置、旅游安排、观景设施、路标指示、景物介绍牌、宣传资料、讲解服务、安全保障、环境卫生、旅游厕所、邮电服务、购物、餐饮、旅游秩序、景物保护等评价项目。每一评价项目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档次,并依此计算游客意见得分数。
5.4 《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景观质量评分细则》及《游客意见评分细则》由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6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条件
6.1 AAAA级旅游区(点)
6.1.1 旅游交通
a)可进入性良好,依托城镇的交通设施完善,进出便捷;或具有一级公路或高等级航道、航线直达;或具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
b)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或船舶码头。布局合理,容量能充分满足游客接待量要求。场地平整、坚实或水域畅通。标志及中外文规范、准确、醒目,符合相应国家标准;
c)区内游览(参观)路线或航道布局合理、顺畅,通行便利。路面平整、坚实,或航道深邃、宽阔、无阻挡;
d)区内不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交通工具。
6.1.2 游览
a)各种引导标志(包括入口游览导游图、标识牌、景点介绍牌等)美观醒目,文字准确规范,符合GB 10001的规定。标识牌和景点介绍牌位置合理,数量充足;
b)游览宣传教育材料(如研究论著、科普读物、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和导游材料等)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准确,制作精美;
c)导游员(讲解员)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能满足游客需要,普通话达标率100%。导游员均应具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专以上不少于40%。服务质量达到GB/T 15971-1995中4.5.3和第5 章要求;
d)导游(讲解)词科学、准确、生动;
e)设有提供咨询、接受投诉、接待服务的游客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热情服务。配有专门咨询投诉电话,使用方便。
6.1.3 旅游安全
a)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有效。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危险地段防护设施齐备、有效,标志明显;
b)认真执行旅游、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安全保卫制度。安全巡查定期、定时,流动巡检工作落实,能有效维护治安秩序;
c)建立紧急救援体系,或设立医务室,配备专职医务人员,配备游客常备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强,事故处理及时、妥当,记录档案准确、齐全。
6.1.4卫生
a)环境整洁。建筑物墙面整齐,无污垢。游览参观场所平整,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空气清新,无异味;
b)公共场所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检测标准;
c)公共厕所引导标识醒目,数量能满足需要。建筑造型、色彩及格调与环境协调。所有厕所具备冲水、盥洗、通风设备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厕所便池洁净、无污垢,无堵塞。室内整洁,无破损、无污迹、无异味,干净、明亮;
d)垃圾箱(桶)标识明显,数量能满足需要,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实用,与环境相协调。垃圾及时清扫,日产日清,不留陈旧垃圾;
e)餐饮服务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卫生的规定,配备消毒设施,禁止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6.1.5 通讯
a)通讯设施布局合理。出入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电话,标识规范、醒目,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
b)通讯服务在营业时间内方便、畅通,收费合理。
6.1.6 旅游购物
a) 购物场所布局合理,有效维护景观氛围。建筑造型、色彩、材质有特色,与环境协调;
b)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旅游商品丰富。明码标价,无价格欺诈行为;
c)市场管理有序。经营者佩戴胸卡,亮照经营,无尾随兜售或强买强卖现象。对市场违规事件处理公正、迅速、记录完整。
6.1.7 综合管理
a)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人员配备合理;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备、有效;
b)交通、卫生、环保、导游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贯彻措施得力,定期监督检查,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和总结;
c)具有独特鲜明的产品形象、良好的质量形象、良好的视觉形象和文明的员工形象;确立自身的产品品牌标志,并全面、恰当的使用;
d)设立与旅游区(点)接待规模、档次相适应的游客中心
e)高级管理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100%;
f)有相应级别的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正式批准的总体规划和保护规划。开发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g)交通、安全、保卫、卫生、环保等各项业务培训制度完善,并得到有效实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h)设有受理投诉的人员和专门投诉电话、信箱。投诉处理及时、妥善,有完整的记录档案;
i)游客集中场所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规范、醒目;
j)设有档次相应的游客休息设施,位置合理,数量充足;
k)为特定人群(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提供咨询服务,配备旅游工具、用品,提供其他相关。
6.1.8 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人次在50万以上。
6.1.9 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a)空气质量达GB 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
b)噪声质量达到GB 3096-1993中规定的0类标准;
c)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HZB1的规定;
d)景观、文物、古建筑保护措施先进、得力,游客容量控制措施有效,能有效预防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e)环境氛围优良。建筑布局合理。体量、高度、色彩、造型相互协调,周边建筑物与景观格调协调,或具有一定的缓冲区域。绿地面积占有较高比例,植物与景观配置得当,或景观与环境美化措施多样,效果良好。出入口建筑主体格调突出,并与景观及环境协调;
f)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和游览气氛。
6.1.10 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高,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
6.2 AAA级旅游区(点)
6.2.1 旅游交通
a)可进入性好。依托城镇交通设施完善,进出便捷;或至少有二级以上公路或高等级航道、航线直达;或设有旅游专线等便捷交通工具;
b)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或船舶码头,布局合理,容量能满足游客接待量要求。场地平整、坚实或水域顺畅。标志及中、外文规范、准确、醒目,符合相应国家标准;
c)区内旅游(含参观)路线或航道布局合理顺畅,通行便利。路面平整、坚实,或航道深邃、宽阔、无阻挡;
d)区内不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交通工具。
6.2.2 游览
a)各种引导标准(入口游览导游图、标识牌、景点介绍牌等)美观、醒目,文字准确、规范,符合GB 10001的规定。标识牌和景点介绍牌位置合理,数量充足;
b)游览宣传教育材料(如研究论著、科普读物、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和导游材料等)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准确,制作精美;
c)导游员(讲解员)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能满足需要,普通话达标率100%,导游员均应具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专以上不少于20%。服务质量达到GB/T 15971-1995中4.5.3和第5章要求;
d)导游(讲解)词科学、准确、生动;
e)设有提供咨询、接受投诉、接待服务的游客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热情服务。配有专门咨询投诉电话,使用方便。
6.2.3 旅游安全
a)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有效。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危险地段防护设施齐备、有效,标志明显;
b)认真执行旅游、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安全保卫制度。安全巡查定期、定时,流动巡检工作落实,能有效维护治安秩序。
c)建立紧急救援体系,或设立医务室,至少配备兼职医务人员,配备游客常备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强,事故处理及时、妥当,记录档案准确、齐全。
6.2.4 卫生
a)环境整洁。建筑物墙面整齐,无污垢。游览参观场所地面、道路平整,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空气清新,无异味;
b)公共场所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检测标准;
c)公共厕所引导标识醒目,数量能满足需要。建筑造型、色彩及格调与环境协调。全部厕所拥有冲水、通风设备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厕所便池洁净、无污垢,无堵塞、无滴漏。室内整洁,无破损、无污迹、无异味,干净、明亮;
d)垃圾箱(桶)标识明显,数量能满足需要,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实用。垃圾及时清扫,日产日清,不留陈旧垃圾;
e)餐饮服务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卫生的规定,配备消毒设施,禁止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6.2.5 通讯
a) 通讯设施布局合理。出入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电话,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
b)通讯服务在营业时间内方便、畅通,收费合理。
6.2.6 旅游购物
a) 购物场所布局合理,有效维护景观氛围。建筑造型、色彩、材质有特色,与环境协调;
b)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旅游商品丰富。明码标价,无价格欺诈行为;
c)市场管理有序。经营者佩戴胸卡,亮照经营,无尾随兜售或强买强卖现象。对市场违规事件处理公正、迅速、记录完整。
6.2.7 综合管理
a)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人员配备合理;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备、有效;
b)交通、卫生、环保、导游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贯彻措施得力,定期监督检查,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和总结;
c)具有独特的产品形象、良好的质量形象、良好的视觉形象和文明的员工形象;确立并使用自身的产品品牌标志;
d)设立与旅游区(点)接待规模、档次相适应的游客中心;
e)高级管理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大专达80%;
f)有相应级别的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正式批准的总体规划和保护规划。开发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g)交通、安全、保卫、卫生、环保等各项业务培训制度完善,并得到有效实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h)设有受理投诉的人员和投诉电话、信箱。游客投诉处理及时、妥善,有完整的记录档案;
i)游客集中场所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规范、醒目;
j)具有档次相应的游客休息设施,位置合理,数量充足;
k)为特定人群(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提供咨询服务,配备旅游工具、用品,提供其他相关。
6.2.8 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人次在30万以上。
6.2.9 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a)空气质量达GB 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
b)噪声质量达到GB 3096-1993中规定的0类标准;
c)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HZB1的规定;
d)景观、文物、古建筑保护措施先进、得力,游客容量控制措施有效,能有效预防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e)环境氛围优良。建筑布局合理,体量、高度、色彩、造型相互协调,周边建筑物与景观格调协调,或具有一定的缓冲区域。绿地面积占有相应比例,植物与景观配置得当,或景观与环境美化措施多样,效果良好。出入口建筑主体格调突出,并与景观及环境协调;
f)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和游览气氛。
6.2.10 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国内具有代表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
6.3 AA级旅游区(点)
6.3.1 旅游交通
a)可进入性较好。依托城镇交通出入方便;或通往景区的公路、航线方便、通畅;
b)有专用停车船场所。布局较合理,容量能满足游客接待量要求。场地平整、坚实或水域较顺畅。标志及中外文字规范、准确、醒目,符合相应国家标准;
c)区内旅游(含参观)路线或航道布局基本合理,通行方便。路面平整、坚实,或航道深邃、宽阔、无阻挡;
d)区内基本不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交通工具。
6.3.2 游览
a)各种引导标志(入口游览导游图、标识牌、景点介绍牌等)醒目,文字准确规范,符合GB 10001的规定。标识牌和景点介绍牌位置合理;
b)有多种游览宣传教育材料(如研究论著、科普读物、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和导游材料等)内容丰富,制作较为精美;
c)导游员(讲解员)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能满足需要,普通话达标率100%。导游员均应具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持证上岗。服务质量达到GB/T 15971-1995中4.5.3和第5章要求;
d)导游(讲解)词科学、准确、生动;
e)设有提供咨询、接受投诉、接待服务的游客中心或相应场所。旅游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较熟练,热情服务。设有咨询投诉电话。
6.3.3 旅游安全
a)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有效。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施完好,正常运行,危险地段防护设施齐备、有效,标志明显;
b)认真执行旅游、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安全保卫制度。安全巡查定期、定时,流动巡检工作落实,能较好地维护治安秩序。
c)事故处理及时,记录档案准确、齐全。配备游客常备药品。
6.3.4 卫生
a)环境比较整洁。建筑物墙面整齐,无污垢。游览参观场所地面道路基本平整,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空气清新,无异味;
b)公共场所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检测标准;
c)公共厕所引导标识醒目,数量基本满足需要。建筑造型、色彩及格调与环境比较协调。70%厕所拥有冲水设备、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厕所便池洁净、无污垢,无堵塞、无滴漏。室内整洁,无破损、无污迹、无异味,比较干净、明亮;
d)垃圾箱(桶)标识明显,数量能满足需要,布局基本合理,造型比较美观、实用。垃圾及时清扫,日产日清,基本不留陈旧垃圾;
e)餐饮服务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卫生的规定,配备消毒设施,禁止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6.3.5 通讯
a)通讯设施布局基本合理。出入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电话,具备国内直拨功能;
b)通讯服务在营业时间内方便、畅通,收费合理。
6.3.6 旅游购物
a)购物场所布局基本合理,有利于维护景观氛围。建筑造型、色彩、材质比较有特色,与环境协调。
b)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旅游商品。明码标价,无价格欺诈行为;
c)市场管理有序。经营者佩戴胸卡,亮照经营,无尾随兜售或强买强卖现象。对市场违规事件处理及时、妥当,记录完整。
6.3.7 综合管理
a)管理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备、有效;
b)交通、卫生、环保、导游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能得到有效贯彻,定期监督检查,保存书面记录和总结;
c)具有独特的产品形象和质量形象;
d)设立旅游接待室;
e)高级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70%;
f)有经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正式批准的总体规划。开发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g)交通、安全、保卫、卫生、环保等各项业务培训制度完善,组织措施得力。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h)设有受理投诉的人员和投诉电话、信箱。游客投诉处理及时、妥善,记录基本齐全;
i)游客集中场所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规范、醒目;
j)具有供游客休息的设施,数量基本能满足游客需要;
k)能够为特定人群(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提供咨询服务,配备旅游工具、用品,提供其他相关。
6.3.8 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人次在10万以上。
6.3.9 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a)空气质量达GB 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
b)噪声质量达到GB 3096-1993中规定的0类标准;
c)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HZB1的规定;
d)景观、文物、古建筑等旅游资源保护措施明确、有效,能有效防止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护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e)环境氛围良好。建筑布局合理,体量、高度、色彩、造型比较协调,周边建筑物与景观格调比较协调,或具有缓冲区域。绿地面积占有一定比例,植物与景观配置比较得当,或景观与环境美化措施多样,效果良好。出入口建筑主体格调与景观及环境基本协调;
f)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和游览气氛。
6.3.10 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本省级行政区域内具有代表意义;或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
6.4 A级旅游区(点)
6.4.1 旅游交通
a)通往旅游区(点)的交通基本通畅,有较好的可进入性;
b)具有停车(船)场所,其泊位基本能满足接待需要。场地较平整、坚实或水域较顺畅。有中外文字标志;
c)设有可供游人通行观览的步道或航道,路面基本平整、坚实,航道比较顺畅;
d)区内无严重污染环境的交通工具。
6.4.2 游览
a)各种引导标志(入口游览导游图、标识牌、景点介绍牌等)醒目、规范,符合GB 10001的规定。标识牌和景点介绍牌位置合理;
b)具有游览宣传教育材料(如研究论著、科普读物、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和导游材料等)内容较丰富;
c)导游员(讲解员)服务基本能满足需要,导游人员持证上岗,普通话达标率100%,服务质量达到GB/T 15971-1995中4.5.3和第5章要求;
d)导游(讲解)词比较科学、准确、生动;
e)能提供咨询服务。
6.4.3 旅游安全
a)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有效。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施完好,正常运行,危险地段防护设施齐备、有效,标志明显;
b)认真执行旅游、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安全保卫制度,能定时、定期进行安全巡查,治安秩序;
c)事故处理及时、妥当,记录档案比较准确、齐全。配备游客常备药品。
6.4.4 卫生
a)建筑物墙面整齐,无污垢。游览参观场所地面和道路基本平整,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空气清新,无异味;
b)公共场所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检测标准;
c)公共厕所引导标识醒目,数量能满足需要。建筑造型、色彩及格调与环境比较协调。50%厕所拥有冲水设备、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厕所便池比较洁净,室内较整洁,比较干净、明亮;
d)垃圾箱(桶)标识明显,数量能满足需要。布局基本合理,造型比较美观、实用。垃圾及时清扫,基本上能日产日清,不留陈旧垃圾;
e)餐饮服务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卫生的规定,配备消毒设施,禁止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6.4.5 通讯
a)出入口或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电话;
b)通讯服务在营业时间内方便、畅通,收费合理。
6.4.6 旅游购物
a)购物场所布局基本合理,建筑造型、色彩、材质比较有特色,与环境协调;
b)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旅游商品。明码标价,无价格欺诈行为;
c)市场有序。经营者佩戴胸卡,亮照经营,无尾随兜售或强买强卖现象。对市场违规事件处理公正,记录完整。
6.4.7 综合管理
a)管理机构健全,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备;
b)交通、卫生、环保、导游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有效,定期监督检查,保存书面记录和总结;
c)具有一定的产品形象和质量形象;
d)设立旅游接待室;
e)高级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60%;
f)有相应级别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正式批准的总体规划。开发建设项目基本符合规划要求;
g)交通、安全、保卫、卫生、环保等各项业务培训制度完善,基本得到有效实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h)设有投诉处理岗位和电话、信箱。投诉处理及时、妥善,有比较完整的记录档案;
i)游客集中场所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规范;
j)设有适当的游客休息设施。
6.4.8 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人次在3万以上。
6.4.9 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a)空气质量达GB 3095-1996中规定的二级标准;
b)噪声质量达到GB 3096-1993中规定的1类标准;
c)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HZB1的规定;
d)景观、文物、古建筑等旅游资源保护得力,能防止自然和人为破坏,能够保持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的特有风貌;
e)建筑布局合理,体量、高度、色彩、造型比较协调,周边建筑物与景观格调比较协调,绿地面积占有一定比例,植物与景观配置比较得当,或景观与环境美化措施比较落实,效果较好。出入口建筑主体格调与景观及环境基本和谐;
f)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和游览气氛。
6.4.10 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本地区内具有重要意义;或其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本地区独有或罕见景观。
7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评定与监督检查
7.1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按国家和地方两级进行。
7.2 国家旅游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分别是全国和地方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成立全国和地方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
7.3 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AAAA级、AAA级旅游区(点)的评定工作。地方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AA级、A级旅游区(点)的评定工作。
7.4 各级旅游区(点)的具体评定及监督检查办法由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细则三:游客意见评分细则
1、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对游客意见的评分,以游客对该旅游区(点)的综合满意度为依据。
2、游客综合满意度的考察,以评定检查员在旅游区(点)联络员陪同下,在评定现场直接向游客发放、回收、统计国家旅游局统一规定的《旅游区(点)游客意见调查表》的方式进行。
3、在质量等级评定过程中,《旅游区(点)游客意见调查表》发放规模,应区分旅游区(点)的规模、范围和申报等级,一般为30~50份,采取即时发放、即时回收、最后汇总统计的方法。回收率一般不应低于80%。
4、《旅游区(点)游客意见调查表》的分发,应采取随机发放方式。原则上,发放对象不能少于三个旅游团体,并注意游客的性别、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均衡。
5、游客综合满意度的计分方法:
(1)游客综合满意度总分为100分。
(2)计分标准:
①总体印象项为20分。很满意为20分;满意为15分;一般为10分;不满意为0分。
②其他16项每项为5分,总计80分。各项中,很满意为5分;满意为3分;一般为2分;不满意为0分。
(3)计分办法:先计算出所有《旅游区(点)游客意见调查表》各单项的几何平均值,再对这17个单项的几何平均值加总,作为本次游客意见评定的综合得分。如存在某一单项在所有调查表中均未填写的情况,则该项以其他各项(除总体印象项外)的平均值计入总分。
6、旅游区(点)质量等级游客意见综合得分最低要求为
AAAA级旅游区(点):75分
AAA级旅游区(点):60分
AA级旅游区(点):50分
A级旅游区(点):40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