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游新闻

海南岛旅游价格多少-海南岛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显在海南多少度

海南岛旅游价格多少-海南岛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显在海南多少度

分界洲岛位于中国海南省,是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这里有着清澈的海水、细软的沙滩、美丽的珊瑚和丰富的海洋生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如果你计划前往分界洲岛旅游,以下攻略将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首先,你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季节前往分界洲岛。最佳的旅游季节是10月至次年4月,这段时间内气温适宜,海水温度也比较温和,适合进行各种水上活动。如果你想要潜水,可以选择在3月至5月或9月至11月,这段时间内水温适宜,海底能见度较高。

在岛上,你可以参加各种水上活动,如潜水、海钓、摩托艇等。此外,你还可以在沙滩上散步、观海景、享受阳光和海风。如果你喜欢拍照,可以带上相机记录下美丽的景色和珍贵的瞬间。

在岛上住宿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住宿方式,如酒店、度假村、民宿等。其中,酒店设施齐全、服务优良,适合高端游客;度假村则更适合家庭游客,提供多种娱乐设施和亲子活动;民宿则更加亲民,价格实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此外,在岛上还有一些美食值得尝试。例如,当地的烤鱼、海鲜火锅、椰子鸡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美食。你可以在当地的餐馆或者夜市品尝这些美食,感受当地的文化和风味。

总之,分界洲岛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旅游胜地,无论是潜水、海钓、住宿还是美食都值得一试。如果你计划前往分界洲岛旅游,希望这份攻略能对你有所帮助。

海南纬度多少?

作为我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既有热带气候的特色,又有独具海岛风情的魅力。不仅是旅游胜地,还是打造中国自贸区、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重要区域。本文将为您介绍去海南旅游的实用建议和攻略。

1. 去之前做好充分准备:海南属于热带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建议带上防晒霜、太阳镜、海滩鞋等防晒用品,衣物以轻便透气为主。此外,可以提前安排好行程,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和各景点开放时间,以便更好地规划行程。

2. 尽情享受美食:海南是一个美食之地,各种热带水果和海鲜极其丰富。建议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椰子饭、文昌鸡、海南鸡饭等,在感受热带风情的同时,也要留意食品卫生和质量。

3. 来一场海岛之旅:海南有着天然的美景和风光,前往不同的海岛,如分界洲岛、三亚湾、蜈支洲岛等,可以欣赏到不同的风景和文化,还可以尝试水上活动,如浮潜、深潜、划皮划艇等。

4. 前往民族文化村:海南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去民族文化村了解和体验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如黎族织锦、瑶族歌舞、苗族火把舞等,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海南的文化底蕴。

5. 逛逛当地市场和商业街:海南还有许多当地特色的市场和商业街,如三亚的夜市、文昌老街等,可以寻找到当地的特产、纪念品、工艺品等,带回来留念或作为礼物送给亲友。

来到海南旅游,您可以充分感受到热带气息和岛屿风情,品尝各种美食,探索海岛的奇妙之旅,追寻文化的底蕴,逛逛市场商业街,收获美好丰富的旅游体验。在离开前,别忘了放松身心,享受一下阳光海滩的惬意时光,带着轻松和愉快的回忆回家。

海南旅游攻略自由行

海南的纬度是在北纬18°10′—20°10′之间。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岛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37′—111°03′,北纬18°10′—20°10′之间,岛屿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的大雪梨,长轴作东北至西南向,长约290公里;西北至东南宽约180公里。

西沙群岛地理位置介于北纬15°46′—17°08′,东经111°11′—112°54′之间;南沙群岛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35′—11°55′,东经109°30′—117°50′之间;中沙群岛地理位置介于北纬13°57′—19°33′,东经113°02′—118°45′之间。

地形地貌: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

这些大山大体上分三大山脉:五指山山脉位于海南岛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鹦哥岭山脉位于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

海南是一个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岛屿,这里位于热带地区,气候一年四季都比较温和,海南岛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每年都会吸引国内外的大量游客,下面给大家分享海南2017你那旅游攻略自由行。

以前出去玩,那是纯玩,现在则多了一份探究与寻觅。世界那么大,不能光照相,还要用眼去看、用心去体会。

今年夏天,两岸三地,千里辗转。第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便去了天之涯、海之南,在心里默默替自己点个赞先。

虽然夏天并不是海南的旺季,但毕竟别有一番风情。跨越了近30个纬度,第一次站在热带的土地上,感觉连这里的天都跟家乡的不一样。天那么蓝、云那么低,比电线杆还要直的椰树,比天还要蓝的大海,比金子还要喜人的沙滩,南国风情,当如是。

取道深圳时,虽然和海南距离不算远,但又是另一番滋味。也有椰树成林,但没有那么茁壮茂盛;也有蓝天白云,但没有那么近在咫尺;而海南比不上的则是繁华有序,高楼林立。

说到底,即便是现代化已经将绝大多数城市同化的今天,依然可以在每一个城市感受到属于她的那份独特。

若说细节,则是不胜枚举。

说文化

在海南,没踏出过国门的我,可以遥遥地想象泰国、马来西亚的风情;而在深圳,则是悠悠地品味广州、香港的习俗。

每个城市由于成因、历史沿革、现代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纵是千篇一律,却总能寻到与众不同的。像海南椰树遮天、芭蕉落地,电瓶车川流不息、大朵云婷婷华盖;像深圳起步晚、建设快,规划就相对完善,街道也绿化得宜;而天津,先天就有海河划道,后来再有殖民分地,这才造就了一批不分东南西北的土著。

总是会不自觉地拿深圳和上海做比较,同样是大城市,就从来没考虑过拿去和北京比,这便是一个城市的风格。性相近、习相远。

去博物馆看了深圳的发展史,尤其是20年前后的对比,翻天覆地亦不为过。

翻天覆地

今昔对比

在这组照片前我逗留了许久,有很多深圳市民会在图上寻找建筑的痕迹,指着哪里是国贸,哪里又是现今的体育场。有一位老奶奶,以她的年纪,怕是比这个城市要大上好几旬,我猜想着她可能是以前这里的村民,可能是随子女一早迁来,可能唯一能肯定的是,她对这个城市有着深深的情感。

其实,深圳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开放、包容。在博物馆看到一个“深圳十大理念”,其中最后一条就是:来了就是深圳人。

说交通

海南十八怪,我只会背一个“老太太上树比猴快”,却并未得以观摩。回来以后百度了一下,其他那些也没发生过,唯一一个还深以为然的就属“摩的堵门把人拽”了。海南摩托车和电动车真不是一般的多,而且还上牌照,还会扣分罚款呢!若是赶上一大波车队过街场面更是蔚为壮观,甚至联想起了蛊惑仔。

深圳的电动车则是像天津北京一样几乎绝迹的,而公交专用车道则是在传统的自行车道上,自行车只能和行人一起挤边道。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行人的红绿灯是半边半边亮的,既节约了等候时间又避免了左转车辆的危险。

美中不足嘛,就是过大路口时自行车要么就得连上两个陡坡,要么就得从马路上绕一大圈。不过我觉得深圳骑车子的人还真不多,是不是因为这样才给挤到人行道上去的呢?

习惯了中国式过马路的我,发现深圳人民过马路还是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的。其实上海也是严格地走斑马线的,还有交管维持秩序,但深圳比上海少了一份紧迫、多了一份从容,而且私以为上海的人行道离马路略远了些。

在海南还真没怎么坐过公共交通,坐的最多的怕是火车了吧。话说回来,三亚确实是海南最发达的一个城市了,甩省会海口十好几年。不要说高楼和街道,看出租车都能看出来,在三亚打滴滴都没有等候超过两分钟,在海口想去机场最好是提前几天预约比较保险。

至于深圳,看上去中规中矩的公交车则是花样百出,有人工售票的,有自助投币的,有一口价的,还有各种按里程收费的。开车的时候也是一会进专用道一会回快速路,好在有手机查好哪站下,不然绝对会丢在马路上。

深圳的地铁则充分体现出一个包容开放的城市,每次报站都有普通话、粤语、英语三种语言,话说深圳地铁每站之间的间隔也是够长,不然都不够念完这一串话。

略遗憾的是深圳的出租车我没坐,感觉去一个城市,一定要体验完三种交通感觉才算完整,海南则是没坐过地铁,当然如果有的话。

说美食

要说海南和深圳实在算不得远,但风俗实在算不得近。海南和南亚更像,深圳不用说守着广州和香港。

在海南实在是没怎么关注吃,海鲜还不错,海口肯定比三亚便宜。

见到很多不认识的水果,名字太多记不住,但只尝了杨桃和红毛丹。椰子确实可以当水喝,不过也没有某些攻略里说的比水还便宜,一般8-12一个还比较正常,景点另论。

残椰冷炙争相啄

在深圳享受了两顿慢餐,后来回想才发现正好是一顿港式一顿粤式,非常完美。

其实港式餐厅遍布大街小巷,粤式菜馆也随处可见,但在当地感受还是有所不同的。首先确实做的更加地道,可能也是我误打误撞选的两家店好吧;其次吃饭的氛围不一样,一大半的人说话都听不懂;最后吃饭的习惯也不一样,吃早茶那次搞不懂拿个玻璃大海碗装茶是个怎样的风俗,最后还是循规蹈矩地拿杯子喝吧。

港餐厅那次点菜的单子我是一个字也看不懂,导致我回来就不记得菜名了;粤餐厅那次菜单后面有两个小方格,家乡这边一般都是小分和大份或者半分和整份,但看上面也没标,询问后得知原来一份打一个勾,两份打两个勾我在心里默默地问,那如果三份呢?

大神可以帮忙翻译下

要说吃,真的是连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而且确实没时间深入体验,只能浅尝辄止。吃的文化博大精深,也非短短几日可以探寻究竟的,尝个新鲜、留个念想,足矣。

短短的旅程,也仅仅是管中窥豹,浮光掠影,不够深切、不得精髓。然芸芸一游客过境,也已足够。

若真要体验一个城市的节奏,应该需要月余的时间;若想充分感受一个城市的脉动,怕是需要一年的光阴;若是打算融入一个城市的血脉,恐怕需要一生的陪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