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游新闻

曹操运兵道-曹操运兵道简介

曹操运兵道-曹操运兵道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据史书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术取得战争胜利,亳州古地下道,就是曹操当年在家乡修筑的地下军事防御战道。他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地道内暗暗送出城外,再从城外开进城内,反复多次,迷惑敌人,出奇制胜。 现存古地道,有土木结构,砖土结构,砖结构三种类型,有单行道、转弯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四种形式。地道距地面深度一般2至4米,最深7米,道内高度1.8米左右,道宽0.7米,道内转弯处均为“T”型,平行双道这两道相距2至3.5米,中间砌有方形传话孔。古地道内幽深蜿蜒,曲折不定,设有猫耳洞、掩体、障碍券、障碍墙、绊腿板、陷阱等军事设施,还有通气孔、传话孔、灯笼等附属设施。

地道内出土有弹丸、铁刀、铁灯、卸枚、围棋子、铜镜、陶器、瓷器、砚台等汉、唐、宋各代的文物,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军事战术以及曹操军事思想有重要意义。

上午好!欢迎各位到亳州古地道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非常高兴为各位服务。

亳州古地道始建于东汉末年,是魏武帝曹操为其军事需要而专门修建的,因其最初的目的就是用来运兵,所以也叫曹操运兵道,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曹操,字孟德,乳名阿瞒,又名吉利,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出生于沛国谯县(今亳州市人)。

汉魏之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家乡度过的,直到他二十岁时被举荐为孝廉才离开家乡,到洛阳作了一个北部尉,在他从仕以后还曾经先后七次返回家乡。

这就为我们亳州留下了许多的文物古迹。

我们来看这块图板,这些都是曹操在家乡的遗迹,有魏武故里、谯令寺、观稼台、拦马墙、饮马坑、八角台、南曹寺北曹寺等。

在这些古迹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古地道。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古地道的分布图,亳州古地道是以大隅首为中心,沿着老四门大街呈十字形式向四门延伸,分别可通达四门之外。

全长六千多米,被誉为“地下长城”。

目前开放七百米。

请各位随我来看一下古地道的结构设施图,曹操在修建古地道时,受到人力、物力、时间等诸多限制,是以土木结构为主,也就是土道木顶,后经多次修葺完善,逐渐演变成砖木结构、砖土结构、全砖结构。

地道内部设有有单行道、并行双道、循环道、上下两层道四种道形,还设有通气孔、猫耳洞、灯龛、绊腿板、障碍券等军事设施。

这些我们下去后都可以看到,我们就着实物再为各位详细讲解。

这边的图板是地道出土文物,古地道出土有弩机、箭簇、弹丸、衔枚、围棋子、五铢钱等珍贵文物。

现在都在博物馆珍藏着。

下面请各位随我到地道参观,请各位一定要小心台阶。

我们现在所在的大厅是后期修筑的,里面的单行道才是原有的。

这副对联:“万里长城震国威江山永固,运兵地道扬军力城池更坚。”是有亳州文人王文明撰文,阜阳书法家刘继承作书。

我们现在所走的就是单行道,单行道道宽只有七十公分,仅仅只能容纳一列士兵单项行驶。

这里是一条没有修复的并行双道,是两条单行道相隔两到三米,朝同一方向延伸,这样既可以并行又可以逆行,可以加快行军的速度。

这个是障碍券,是采取突然降低券顶高度的办法,使不熟悉环境的陌生人,到此受阻,因为以前是油灯照明,光线比较暗曹操自己的士兵都比较熟悉环境,这主要是防御外人的。

单行道的高度一般保持在1.7-1.8米左右,由此可见当时人的身高也不算太高,之所以说古人身高丈二,是因为当时的尺子小,造成的误差。

前面这是通气孔,是保证道内空气流通用的,必要时也可以作为临时出入口使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