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地质公园花生石-野柳地质公园是怎么形成的
野柳位于新北市万里区野柳村,是一伸入海中的山岬,长约1700米,所以称为野柳岬、野柳鼻或野柳半岛。
交通
1、于淡水捷运站前搭往基隆的台汽客运,于野柳站下车。
2、基隆火车站旁搭往金山、淡水的台汽客运,或搭往金山的基隆客运,于野柳站下车。
1、“国道”一号:由八堵交流道下,左转接台2线往金山方向行驶即可到达野柳风景区。
2、台2线:由淡水行驶台2线经三芝、石门、 金山即可到达野柳风景区。
文化地理
环境
野柳刚好处与大屯及基隆火山群之间,所以没有安山岩,其地质的构造层由上为砂岩、页岩质砂岩、钙质砂岩及 砂岩钙质砂岩的抗侵蚀力最强,因其含有圆形及不规则石灰质结核,砂岩次之,页岩质砂岩最弱。构成野柳岩石的岩层,为大寮层中段的厚砂岩层,岩层的发展方向与海岸线垂直相交。从野柳风景区入口前行不久,即可看到眼前的单面山及前侧的海蚀平台。单面山为两侧不对称的山岭,起因于新生代第三纪的地层因第四纪的冲上断层作用后,再受到差异侵蚀而形成。远望像一斜边贴地、长短边比例悬殊的直角三角三角形,感觉上是有点像山、又不会太像山的山。海蚀平台为曾经被海浪不断冲击侵蚀,后因地盘上升而脱离海水侵蚀的岩岸地形,野柳的海蚀平台上蕈岩、蜂窝岩、姜石、烛台石、海蚀洞、风化纹及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等。
门票信息
5月至10月,平日上午08:00至晚上06:00;假日晚上延长至06:30。 11月至翌年4月,上午08:00至下午05:00;不分平假日。
蕈状石的分布
1.野柳地质公园
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新北市万里区,是一条突出于台湾北部海岸的狭长海岬,经千百万年海水的侵蚀、风化等自然条件的交互作用,逐渐形成蕈状石、烛台石、姜石、壶穴、棋盘石、海蚀洞等地质奇观,成为台湾最负盛名的地质公园和旅游景点。我们当时去的时候是九月下旬,一群人租了辆旅游观光车前往,到达野柳之后买票进入景区,简直是惊呆,你无法想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居然能早就如此奇特的景致,女王头像也许过一段时间后就会风化断裂再也不见。抓紧时间去吧,你会庆幸自己没有错过!
2.九份老街
九份位于台湾新北市瑞芳区,原来因为盛产金矿而繁荣兴盛,后来矿藏挖掘殆尽,因而逐渐没落。但是1990年著名的**《悲情城市》在九份取景,为小镇重新带来生机,九份老街因而名声大噪,独特旧式建筑、坡地以及风土人情吸引了国内外影迷的关注。九份老街即基山街,是九份最热闹的街道,有很多当地的特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受人们欢迎的旅游景点。我们当时在台湾小伙伴的带领下前往最赖阿婆的芋圆店,坐在窗户边吃着红豆芋圆汤,看着远处的海景,简直妙不可言。
3.西门町
西门町位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东北方,是台北市最重要最繁华最著名的流行商圈,有台北第一条专为行人设置的极具特色的徒步区。红楼、刺青街、**街、KTV、万年大楼、万国百货、诚品书店和各式各样的精品小店都可以在西门町看到。这里交通发达,有台北捷运蓝线和绿线的交会点西门站,还有很多公车线路来往密集,有很多明星都在这里举办过签唱会。我们当时特意去参加了蔡依林的签唱会,有一个小伙伴还一口气买了四份蔡依林的专辑,因为可以有亲笔签名啊!
台湾野柳地质公园女王头岩石表层是黑色的原因
提起蕈状石就不能不说台湾著名的风景名胜——野柳地质公园。
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北县万里乡,是突出于北海岸的狭长海岬,在千百万年海水的浸蚀、风化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蕈状石、烛台石、海蚀洞等地质奇观,使长达1700公尺的海岬,成为台湾北部最负盛名的地质公园。令人拍案叫绝的蕈状石,无疑是野柳最引人注目的聚焦点。一颗颗活像一只只大磨菇的蕈状石,是因岩层受海水数十万年的浸蚀,那些砂岩中质地苏软的岩石慢慢被海水浸蚀消失了,而坚硬的结核慢慢露出水面,再经风吹、日晒、雨淋、海浪的吹打而形成的。
整个风景区蕈状石约有180个,有如置身奇岩石林之中。其中, 发髻高耸,雍容尊贵的“女王头”蕈状石早已成为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那些蕈状石上布满大大小小的蜂窝状被称之为蜂窝石的礁石,形如姜状、棋盘状、豆腐状,还有壶状礁石,以及海蚀洞,令游人无不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如图为拍摄于台湾省野柳海岸地质公园的海洋生物化石照片,据图回答该景观的形成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台湾野柳地质公园的女王头岩石表层呈现黑色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岩石组成和形成过程。女王头岩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而玄武岩是一种含有丰富的铁和镁的黑色火山岩。女王头岩石形成于约2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活动。当火山喷发时,岩浆迅速冷却并凝固,形成了细粒的玄武岩。玄武岩富含的铁和镁元素使其呈现出黑色的外观。台湾是位于亚洲东南沿海的岛屿。它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对,北濒东海与日本琉球群岛相对。
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在得我
A.图为拍摄于台湾省野柳海岸地质公园的海洋生物化石照片,根据照片的化石,说明是沉积岩,经过外力作用沉积形成沉积岩后,经过地壳抬升运动,出露地表,后在海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照片中的景观.故正确;
B.图为拍摄于台湾省野柳海岸地质公园的海洋生物化石照片,根据照片的化石,说明是沉积岩,应该先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故不符合题意;
C.图为拍摄于台湾省野柳海岸地质公园的海洋生物化石照片,根据照片的化石,说明是沉积岩,经过外力作用沉积形成沉积岩后,经过地壳抬升运动,出露地表,后在海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照片中的景观.故不符合题意;
D.图为拍摄于台湾省野柳海岸地质公园的海洋生物化石照片,根据照片的化石,说明是沉积岩,应该先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台湾名产 野柳怎么吃
A、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说明此地貌的形成与海浪作用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B、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说明此地貌的形成与海浪作用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C、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海浪作用一般在石质海岸分布明显).“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说明此地貌的形成与海浪作用有关,“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呼”,说明海浪的侵蚀作用使得岩层破碎图,故正确;
D、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说明此地貌的形成与海浪作用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野柳 简介
野柳地质公园入口到海岬的末端,长约1.7公里,期间最宽的地方不及300公尺。自基金公路野柳站到海岬的末端,长约2.4公里。野柳地质公园的奇岩是世界奇观之一。由於海岸延伸的方向与地层及构造线方向近於垂直,外加波浪侵蚀、岩石风化、及海陆相对运动、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因而产生罕见的地形、地质景观。
野柳地名的由来普遍有三种说法:1.平埔族社名之音译,2.野柳(ia-liu)是以西班牙文的Punto Diablos(意即"魔鬼之岬角")的Diablos,省略"D"与"B"两子音后产生的,3.野柳当地居民早期靠海维生,因腹地有限,稻米缺乏,需仰赖大陆沿海米商供应。每当运米粮途中,搬运工人背后的米袋经常被当地人以"鸭平嘴(台语,以细竹筒一端削尖)"戳破,让米流出来再随后捡拾。因此在米商交谈中常会说:「又被"野"人给"柳"去了(台语)」,因故而得名。
野柳地质公园内可概分为三区,第一区属於蕈状岩、姜石的主要集中区。在第一区中可看到蕈状岩的发育过程,同时也有丰富的姜石、解理、壶穴与溶蚀盘,著名的烛台石与冰淇淋石也位在本区。
第二区的地景与第一区相似,皆以蕈状岩及姜石为主,但数量比第一区少,著名的女王头、龙头石与金刚石皆位於本区。於第二区靠近海边可看到三种形状特别的岩石,分别取名为:象石、仙女鞋和花生石。三者都是岩层中形状特殊的结核,经过海水侵蚀后,而突出於海边的小地景。
第三区是野柳另一侧的海蚀平台,比第二区狭窄,平台一侧紧贴峭壁,另一侧底下则是急涌的海浪,在这里可看到不少怪石散置期间,其中,较特殊的有二十四孝石、珠石、玛伶鸟石,三者都是形状特殊的结核,经过海水侵蚀后,所呈现的奇特岩石。第三区除了奇岩怪石的自然地景之外,同时也是野柳地质公园内重要的生态保育护区。
由於野柳地质公园以海蚀地景闻名於世,各景点多位於海岸边,恳请各位游客遵守园区内各项警示标志与标线内容,切勿跨越红色标线及任意触摸各特殊地景,以免被溅起的海浪弄湿,甚至被卷入海中发生不幸,或加速地景的风化与破坏。野柳地质公园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祝您有个愉快的一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