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游新闻

南翔古猗园-嘉定南翔古猗园

南翔古猗园-嘉定南翔古猗园

上海南翔檀园。上海南翔檀园是位于上海市南汇区的一座现代化园区,占地面积约500亩,园区内的建筑风格主要为明清时期的典型建筑风格,建筑采用传统的檀木结构,屋顶瓦片采用**琉璃瓦,整体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园区内有假山、池塘、花坛等景观,园区内还设有多个展馆,而且园区内还有一个美食街,提供各种传统的南方美食和特色小吃,面积大,吃喝玩乐一体化。然而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猗园”,内有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是上海最古老的揽胜之一,景区只有130余亩。由于古猗园面积小,可游览的景色没有上海南翔檀园多,而且也没有可以吃饭的地方,所以还是上海南翔檀园好一些。

上海五大名园

南翔镇的古猗园有五大特色:明代建筑、猗猗绿竹、花石小路、幽静曲水、楹联诗词

明代建筑

古猗园的亭台楼阁多临水而建,与水景配合,体现了“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意境。以曲折长廊花墙分隔,形成大小不等的自由变化的自然空间,使游人常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主要建筑逸野堂、梅花厅、春藻堂、翠霭楼、柳带轩等水榭曲廊,造型秀美精致,这些建筑既是风景点缀,又是观赏风景和遮风避雨休息之处。园内厅堂、亭廊连片相接,布局上曲折多变,漫步其间。借以花色漏窗,透视窗外景色,景物深幽,富有诗意。

古猗园的亭台楼阁,建筑平面形式多种多样,立体造型变化多端,体现江南园林建筑精巧自由活泼的特点。屋面小瓦筒瓦,屋脊花色镂空,各种斗拱、飞檐翘角、门窗式样、雕刻装饰,油漆粉刷色彩简朴素雅,具有明代园林建筑艺术风格。

园林建筑注重题名立意。古猗园内的逸野堂,清代沈元禄《猗园》记:“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堂曰逸野,堂前栽盘槐一对,右立奇峰异石,左为假山水池,堂后植桂,中秋赏月,庭中桂香,疑身在广寒宫中。堂内悬挂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题“华岩墨海”匾额,表明建筑其堂是反映当时一些士大夫和和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沉溺于悠闲雅逸,欣赏风花雪月,以隐逸为高的思想情趣。在戏鹅池岸边的“不系舟”,建于明代,曾有明代书法家祝枝山题额,此舟无缆可系,故名“不系舟”。建舟也是有其情意所托。唐白居易诗:“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李白也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消极避世的思想情绪。再如古猗园竹枝山上有一方亭,名为缺角亭,故意残缺东北一角,以示东北沦陷,其余三角均塑高举拳头,表示反抗侵略和收复失地的决心,充分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抗日革命意志。游人瞻仰此亭,便联想国耻,更激发爱国之情,颇有教育意义。还有些建筑物具有地方历史性的纪念象征,戏鹅池西堤上的白鹤亭,顶端白鹤停立,展翅欲往南飞,是根据古代“白鹤南翔”传说而建此亭,南翔地名亦由此而来。游览白鹤亭,使人浮想联翩,增加探古幽情。

猗猗绿竹

“猗园”的名字,从“绿竹猗猗”的意境中得名。以竹为主是古猗园的传统特色。《猗园》记:“据一园之形胜者,莫如山”。山,指园内竹枝山,它体现了竹叶青山,竹山青青,绿竹猗猗的意境。竹以常绿、素雅、清秀之姿,给人以淡雅秀美之情。

《猗园》记:竹圃有方亭,为“怡翠亭”,临水的竹枝山下有“浮筠阁”,竹园中有“翠霭楼”,小溪水边有“荷风竹露亭”,曲廊两侧有修竹。现在,除在老区的部分空闲处,或石旁路边,屋前宅后、粉墙边角零星点缀丛竹三五群和小片竹圃外。还在东边扩地三十余亩新辟竹园,名为“青清园”,成为园中之园。除明代建园时就有的方竹、紫竹、佛肚竹外,园内还有小琴丝竹、凤尾竹、黄金间碧玉竹、孝顺竹、哺鸡竹、龟甲竹、罗汉竹等,运用竹的不同色彩和姿态,创造多种多样的景色。竹与石相结合,形成竹石立体画。丛竹三五成群,配以曲折道路,构成了“竹径通幽”的景观,竹与建筑、小溪相结合,运用各种手法,创造了自然、宁静、幽美的空间,突出了以竹造景,使古猗园的园名与园景相统一。

花石小路

园林道路地坪,也是园林艺术的组成部分,道路地坪主要作为行走导游之用,除此之外,也可当作一种艺术欣赏。古猗园的路,四通八达,曲径通幽,富有情趣,别具一格。园路随建筑、绿化、山石水池的布局曲折绕行,依地形起伏而自由变化。路面花纹的安排和材料的选择,因地段而异。在厅堂门前、亭廊建筑周围、多采用黄石、青石、卵石、青砖、青瓦、缸片、碗片等多种材料铺成精致的多种花纹图案,有植物、动物等;一般道路则用黄石、青石、缸片,铺设花纹线条简单明快。在建筑周围长方规则形地处,选择方形或六角形几何图案;在道路弯曲宽狭不一以及多边自然形地处,选用冰裂纹直线条图案,以适应路面曲折变化。花纹图案内容,与周围景观相配合,如梅花厅前后地坪,铺设了梅花形状的图案,梅花盛开,暗香浮动,即使梅花凋谢,遨游其境,脚踏梅花地毯,似仍觉有梅花清香,趣味不衰。在小云兜假山地坪处,铺设“龙”的图案,有龙云相配意境。在逸野堂四周地坪上铺设冰裂纹,中间嵌以“暗八仙”图案,用黄石、青石、白石、红缸片、白碗片、玻璃片、青砖、青瓦多种颜色相配。色彩清晰调和,游客漫步其间,如入仙境,似置身于广寒宫旁。

古猗园路面变化多样,与猗园环境自然和谐,富有情趣,加强了视觉的效果,点拨游人行进、徘徊、停留,形成动静凝聚甚至遐想万千,吸引游客驻足欣赏。

幽静曲水

古猗园的园艺布局,从明代起就以戏鹅池为中心,后经清代青至建国后的历次修复和拓扩,都注重挖河理水,使水置于园林,以水为主,相映园景。古猗园的水,与外隔绝,但在百亩之园中,有千米距长的溪流。以方池和狭长形的水面形态,多弯曲折,似园脉络,贯通全园。池岸石驳,凹凸曲折,配植花草,时隐时现。望之不穷,使人并不觉此水无源。而有源远流长之感。戏鹅池如一明镜,映现临水而建的“不系舟”的清晰倒影,不但扩大了园林的空间感,而且给人增添了幽静的情趣。

浮筠阁,半浮于水,亭亭孤立。阁后竹枝山临水而立。周旋环水,水随山转,动静结合,山因水活,意境深邃。古猗园的戏鹅池、鸳鸯湖、荷花池、龟山湖等水池。相互沟通,缓流不断。水池两岸,亭桥相望,花木葱郁,令人心旷神怡。

猗园向东扩建的三十余亩风景区,亦凿池引水,建亭架桥,池中设岛,曲径通幽,使新老景区之间水体布局,纳入明代江宏《游猗园》诗:“烟花雾植古槎桥,涌出珠宫倚碧霄。风度猗园竹影静,水依殿霭石幢高”的意境,成为上海园林水光山色之最。

楹联诗词

匾额楹联在中国园林中,如人之须眉,是不可或缺的点缀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古猗园中的许多匾额,发人深省遐想,“白鹤亭”使人联想南翔镇得名的由来。“微音阁”意即发出呐喊微音,体现抗日战争时期南翔知识面分子在黑暗中奋起斗争精神。“绘月”使人想到明月当空,月光透过廊窗在墙壁上留下倩影的夜景。“鸢飞鱼跃轩”即喻此处可仰观飞鸟,俯视游鱼。总之,匾额既能概括园林景点意境,又能点明历史典故,还能使人欣赏书法艺术的美。

古猗园的楹联,是对景区意境的具体描述和赞美。

“不系舟”楹联:十分春水双檐影?百叶莲花七里香?(清)廖寿丰

“南?亭”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清)叶长春

“梅花厅”楹联:池馆清幽多逸趣?梅花冷处得香遍?陈从周

古猗园诗词甚多。古代文人游览园林触景生情,诗情大发,他们给后人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为我们研究古典园林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上海五大名园

一. 嘉定南翔古猗园

古猗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四百余年,规模为上海古典园林之最,园内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六大景区,形成猗猗绿竹、幽静曲水、明代建筑、楹联诗词、花石小路五大园艺特色,具有古朴、素雅、清淡、冼练的独特风格,有“苏州园林甲天下,沪有南翔古猗园”的声誉。

二.嘉定秋霞圃

秋霞圃是有明代龚氏园、沈氏园、金氏园和城隍庙合并而成,是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明代园林,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秋霞圃布局精致,环境幽雅,小巧玲珑。分桃花潭、凝霞阁、清镜堂、邑庙等四个景区。凝霞阁景区的“环翠轩”轩西有复廊式“碑廊”,收集明清碑刻17方,值得一看。从西门入园有一个幽静的小庭院,院内森桂轩的四周遍植桂树;轩南置明代遗物“三星石”,分别取名“福、禄、寿”;园内还有一“涉趣桥”,建于公元1621年。小桥连接曲径北岸,横跨幽泉清溪。如此灵巧古老的园林桥全国罕见,在上海堪称一绝,已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 嘉定汇龙潭

汇龙潭于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所建,自北向南有五条河流汇集而成,应奎山坐落潭中,绿水怀抱,宛如一颗明珠,自古有五龙抢珠之称,汇龙潭因此而得名。园内布局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是应奎山和汇龙潭组成的自然山水风景。登上应奎山的四宜亭,俯视四周,魁星阁、玉虹桥、碧荷池、打唱台等尽收眼底。“打唱台”是一座金碧辉煌、精雕细刻的“百鸟朝凤”台,始建于1888年,为上海闸北区钱业会馆里的一座戏台,1976年迁入此园。公园的北部景点相对集中,有碎玉泉 、夕照亭、芭蕉小院、玉莲池等,错落有致异常精巧。此外,园内还有建于1885年的怡安堂;建于1886年的缀华堂;建于13世纪的万佛宝塔和畅观楼、九曲桥、嘉乐亭等。汇龙潭已成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四. 青浦曲水园

青浦曲水园曾称灵园,是城隍庙的附属园林,始建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园中有党堂、得月轩、歌薰楼、迎晖阁、岸舫、夕阳红半楼、凝和堂等建筑。曲水园以凝和堂为中心,左右有觉堂和花神堂相伴,堂后有曲水长堤,环堤由鼎立之小濠梁、迎曦、恍对未来三景相绕。由濯锦矶畔穿行于葱茏林木和回峰叠嶂之间,可登小飞来;由老人峰而上,可达九峰一览亭。全园蜿蜒起伏,十分精致。园中银杏参天,藤萝缭绕,古木林立,四季花卉长新,是上海市五大古园之一。

五. 市区豫园

豫园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有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所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豫园点春堂曾作为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现堂内陈列着当年小刀会的武器、自铸的钱币,以及发布的文告等文物。解放后政府对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1961年正式对外开放。豫园主要有七个景区:(1)、三穗堂景区。三穗堂建于清代,原名“乐寿堂”,是主人接待欢宴宾客之地,后用于文人绅士庆贺圣典和“宣讲圣谕”的场所。它建于清代,五间大厅,属园内最高大宽敞的建筑;(2)、仰山堂大假山景区。大假山是豫园“镇园之宝”。这是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的杰作,享有“江南假山之冠”美誉;(3)、万花楼、鱼乐榭景区;(4)、点春堂景区;(5)、玉玲珑景区。豫园的玉玲珑,被称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它是一块一丈多高的太湖石,玲珑剔透,涡洞相连故称玉玲珑;(6)、会景楼景区;(7)内园景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