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行资讯

钦赐仰殿-钦赐仰殿丁常云

钦赐仰殿-钦赐仰殿丁常云

钦赐仰殿占地7000余平方米,由牌楼、东岳殿、三清殿、藏经楼、仙居楼、偏殿组成,殿堂宏伟,神像庄严。步入双层卷檐牌楼,左右为斗笠状屋顶的钟鼓楼。钟楼内站立“无私伐恶”的王灵官,王灵官为道教护法神。鼓楼内站立“财神上将赵元帅”,即道教财神赵公明。

庭院正面是东岳殿,飞檐斗拱,雕刻精美,檐下是“钦赐仰殿”匾额。大殿正中上挂“位级天齐”、“岱宸庭”横匾。中供东岳大帝。东岳泰山为五岳之尊,中国历代有72位帝王亲往祭祀,十分尊崇。殿内东首为炳灵公,即东岳大帝之子;西首为碧霞元君,即东岳大帝之女。

庭院左庑有两配殿:斗姥宫和土地殿。斗姥宫内供奉“先天斗姥元君”。斗姥为北斗七星之母,是道教十分尊崇的女神。其左侧供“南海观音大士”,其右侧供“天妃圣母元君”,即民间尊崇的妈祖。斗姥宫内东首供“眼光圣母元君”,西首供“东岳淑明坤德皇后”,即东岳大帝之皇后。土地殿内供奉三位地方神,即杨、金、施三位老爷,传说他们有功于地方,故作为地方神被后人供奉。

庭院右庑有三配殿即三官殿、土地殿和吕祖殿。三官殿供祀天官、地官、水官。道教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说法。三官在民间的影响仅次于玉皇大帝。三官殿东侧供关羽,西侧供龙王。土地殿内供奉“戚继光大神”、“本邑城隍大神”、“当境土地正神”。古时民间认为一方安宁全赖地方尊神,故十分尊崇。吕祖殿内则供奉道教中八仙之一的吕纯阳(洞宾)。

后大殿为“金阙玉京”,又称三清阁,殿中主供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塑像。阁下供道教信奉的天神“四御”,御是对帝王的敬称,是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一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二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三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四承天效法土皇地祗。阁上供道教的至尊天神三清:即居于清微天玉清境的元始天尊,居于禹余天上清境的灵宝天尊,居于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

藏经楼共四层(含中间夹层):底层供奉玉皇大帝兼作经堂,二层为道教图书馆,主要展示近现代道教经典、著作和道教文化书籍等,面向社会和信徒开放。三层为藏经阁,供奉道教重要经典,展示历代道教重要文献和文物。四层为老君堂,供奉道观镇观之宝——万年紫檀木雕老君像。

藏经楼东面为道教文化碑廊,雕刻道教字画和神仙画像等,集中展示道教碑刻文化。

仙居楼主要用于食堂、办公、接待、丹房,并有道教素斋、养生馆等。其中,三楼接待室内藏有当代著名画家戴敦邦先生的大型壁画,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上海钦赐仰殿道观怎么样

钦赐仰殿有东岳、三清、城隍、关帝等十余殿,各种神像600余尊。每年农历三、四、七、九月香客蜂拥不绝,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岳诞辰,举行东岳大帝的祭祀法会,香火鼎盛。

拜太岁是太清宫的传统宗教活动,一般在每月正月举行,此外正月期间进行新春祈福、接财神活动也是重要的宗教活动。

每逢初一、十五或其他道教节日也举行斋醮活动,四方信众接踵而至,香烟缭绕,热闹非凡。

钦赐仰殿的介绍

如果你对道教想深入了解的话钦赐仰殿道观是个很好的地方,那里很美很清幽,可以说让人流连忘返啊!,上海钦赐仰殿座落于浦东源深路,又称岳行宫,是上海地区最早的道观之一。相传是三国时东吴孙权为其母所建,有“千年古观”之誉,清乾隆改为“钦赐仰殿”。供奉东岳大帝,有东岳、三清、城隍、关帝等十余殿,各种神像600余尊。每年农历三、四、七、九月香客蜂拥而至。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或其他道教节日,四方信众接踵而来,香烟...

浦东有什么著名文化建筑

钦赐仰殿(太清宫)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道教宫观之一,有“千年古观”之誉。始建年代不详,相传始于三国时期,乃是三国时东吴孙权为母所建家庙。唐朝时,道教及其宫观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许多道观甚至得到唐皇帝的钦赦。此时钦赐仰殿为祭祀东岳大帝(泰山神)的行宫。公元1770年,即清乾隆三十五年翻修道观时发现卸下大梁上有“信官秦叔宝监造”字样。后历经战火,于1982年恢复开放,成为上海道教恢复开放最早的一所道观。自1983年开始修葺,1991年竣工,古老的宫观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1现为全国重点道观,也是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

钦赐仰殿,源深路476号。

钦赐仰殿又称东岳行宫,属道教正一派。相传该殿建于三国时期,原供奉驱蝗神,名金四娘,钦赐仰殿为金四娘的谐音。明末清初殿毁,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建。1982年和1990年两次重建后的钦赐仰殿现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由牌楼、东岳殿、藏经楼和仙居楼等组成。

黄炎培故居位于川沙镇兰芬路74弄1号,始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占地面积733.2平方米,是一座三进深二层宅院,砖木结构,坐北朝南。楼前有一个砖雕仪门,仪门后为狭长的天井。建筑风格富有清代建筑浓郁的江南民居特色,雕刻装饰尤为突出,整座宅院充盈着书香门第的氛围。曾任民建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的黄炎培就出生在该院第三进内宅的东厢房内。

兰芬路74弄1—8号,黄炎培故居门前,就是宋氏家族居住纪念地,两处一并原为“内史第”沈家大院,为清咸丰年间举人沈树镛所建。后来沈树镛官至内阁中书,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大收藏家。“内史第”多年来孕育了不少历史名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1890年,之父宋嘉树(宋耀如)任川沙地方牧师,与妻子倪桂珍安家于“内史第”房屋,宋氏家族在此居住了10多年。

杨高北路2856号是杜宅,是杜月笙1931年造的,又名杜氏藏书楼,是杜氏宗祠的一部分。杜月笙成名以后,为了显示自己“仁孝为先”,并能光宗耀祖,建造了这一祠堂建筑,并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落成典礼。祠成之日,包括在内的几乎所有当时政要名流均分送匾额,并派人到现场祝贺,成为当时轰动上海的社会事件。如今,家祠等其他建筑均已毁,仅存藏书楼。

潮音庵位于顾路镇南李家盘14号,建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清雍正年间倾毁,乾隆八年(1743年)重建,嘉庆八年(1803年)增建,供观世音菩萨像。民国23年(1934年),庙祝黄永康鉴于庵屋年久失修,有倾覆之虑,央请地方士绅募金修建,重建潮音庵房屋17间,并由黄炎培书写门额“潮音庵”。1995年,又新建了报恩塔,塔高51米,为浦东佛教第一高塔。潮音庵在清代香火已相当旺盛,善男信女逢农历四月十四、十五两天举行庙会,逢观世音生日时更是热闹非凡。

川沙天主堂位于川沙镇中市街42弄15号,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初名耶稣主心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改建,民国15年(1926年)扩建,“”期间移为他用,1981年收回,次年恢复圣诞节活动。天主堂为拉丁十字形平面布局,红墙黑瓦,人字屋面,整体为欧洲古典式样,风格华丽、工艺精良,堂中圣像均来自法国。钟楼悬挂大小铜钟3座,现保存完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